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3日电 (马欣欣)近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基于全区智慧规模化应用项目,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场景的有效路径,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课堂有“魔法”
“老师,你会魔法吧!”
薛峰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围着冯军老师叽叽喳喳地问。明明刚刚提交的作业就被旋风似的速度批改完毕。
“这是智慧课堂‘作业’功能施展的魔法。”冯军笑着回答到。每天,他都会通过智慧课堂的海量题库进行选题组卷,系统自动批改并生成分析数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一目了然。“数据后台还可以显示优秀作业和未订正名单,精准表扬那些优秀作业,督促未订正的学生名单,可谓批订督促‘一条龙’。”
这样的“魔法”并非冯军课堂的个例。在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七(9)班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智慧课堂“拍照上传”练习题答案,教师江莹通过后台数据迅速定位到学生知识盲区,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目前,该区37所中小学校基于智慧课堂等智能化教与学工具的常态化应用,基本建成网络化、数据化、交互化的教育环境。
教学有“章法”
经开区探索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学模式,开发智慧课堂校本课程、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批有章法、可推广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校本资源库,区域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在武汉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学校秉承“幸福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创新”的思路,以互联网思维重塑学校教育生态,形成了“学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模式——伴生课堂教学模式。
在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学校构建了线上线下混融的“创·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们利用现代丰富的资源工具,如智慧课堂、云资源、智学网、学科工具等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时产生的教学数据为过程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促进课堂高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智慧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环境、新内容、新方式和新评价。
互动有“大咖”
“请问图灵,人工智能是怎么诞生的?”
“人工智能就像一个聪明的电脑宝宝,科学家们教它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现在,他已经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回答问题、玩游戏,甚至帮助医生看病呢!”
武汉经开区湖畔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在与“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交流互动,只要提出问题,图灵就能给学生答疑解惑。
为充分把握新技术为区域智慧课堂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自2023年5月,武汉经开区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升级各中小学的智慧课堂环境,在平台中嵌入大模型教学助手和大模型学习助手,遴选试点学校,结合学校自身课程建设特色和优势,开展教学实践;并在已沉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打造适用于各学科、各学段大模型赋能的“师-机-生”协同的教学基本范式。
一年多的应用实践以来,经开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湖畔小学、神龙小学等学校创设启发式互动课堂,孩子们可以课堂上与古今中外的“大咖”实时互动问答;区域教师利用星火教师助手制定方案、设计活动并提供个性化评语等。
未来,经开区将持续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推进技术服务于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面向未来的一代创新人才,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