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贵州桐梓河特大桥建成通车,该桥由中铁开投投资、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广州工程局施工,是全球首座高低塔采用无桩基础设计大跨度悬索桥,也是贵州金仁铜高速公路全线跨度最大、施工最难的控制性工程,主跨近千米的科技攻关型桥梁。
大桥横跨遵义市仁怀市与桐梓县的交界,自仁怀市高大坪镇的大石坎拔地而起,跨越桐梓河,即圆满贯水库,直至桐梓县花秋镇落地,距离下游圆满贯水库大坝约10公里。大桥全长1422米,两座主塔高耸如守护者,守卫着整座大桥,引桥分别延伸180米和277米,共同编织起这条交通大动脉。
据中铁大桥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舒思利介绍,大桥为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主桥是主跨965米的简支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主塔高达208米,是金仁桐高速公路中跨度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
仁怀侧的引桥,将初步设计阶段的多孔小跨简支梁,优化为如今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既可降低施工风险,又能减少桥墩数量和对山体开挖;桐梓侧的引桥,则以两联3×4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桥的形式与主桥相连,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整个桥梁结构更加紧凑、稳固。
在主梁的设计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吊索锚点的布置对整体结构的影响,通过调整与优化,首次将吊索锚点设在桁架梁外侧挑臂上,不仅成功减小了主梁的桁宽,降低了主塔基础规模,改善了主塔造型,提升了工程整体美感,更有效减少了对山体的开挖,保护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据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项目人员介绍,作为山区典型喀斯特地貌环境内的近千米级悬索桥,该桥横跨地质灾害区和既有道路,施工范围内地形差异较大,最大高差达105米,具有施工区域地势险峻、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此外,桐梓河作为赤水河的重要支流,对绿色施工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保证其结构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团队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选用更便捷的工装和工艺,持续优化施工组织,做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金仁桐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对促进黔中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完善贵州高速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曹雪 吴楠)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