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推广
湖北鹤峰:粮烟融合“新探索” 助农增收“新实践”
中新网湖北
2024年10月16日 10:29
2024年10月16日 10:29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湖北省鹤峰县作为以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烟农增收致富的烟叶主产区,始终聚焦全省烟叶“2233”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布局,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秉承“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大局,通过“科学指导+示范引领”,大力推行“粮烟融合”绿色发展模式,形成“烟叶+N”产业体系,聚力烟田增收、致力烟农致富,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近年来,该县依托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推行农机农艺融合、持续推进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式方法赋能粮烟融合,探索形成“烟叶+玉米”“烟叶+蔬菜”“烟叶+药材”“烟叶+油菜”等轮作模式,创新推行“烟叶+红薯”“烟叶+黄豆”套作模式,注重用养结合,培肥地力,在实现“一地多产、一地多收”的基础上,夯实烟叶产业根基,推动粮烟融合可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粮烟融合“融什么?怎么融?如何融出效益?”三个关键问题该县烟叶科技工作团队人员反复进行试验验证创新攻关。

  在攻克“融什么”这一难题上,团队人员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烟农种植习惯、农作物市场行情、农作物生长对烟株产质量的影响等多重因素进行适宜种植作物筛选。截至目前,已筛选出油菜、玉米、药材、菜薹、红薯、黄豆等农作物作为鹤峰粮烟融合的宜融作物。

  在聚焦“怎么融”这一难关上,团队人员建立了以“第一年(烟叶)→第二年(油菜一玉米→绿肥)”两年三熟轮作制度和“第一年(烟叶)→第二年(油菜→玉米)→第三年(红薯→玉米→绿肥)”三年五熟轮作制度为主的轮作模式;以黄豆、红薯为主要作物的套种模式,在保证烟叶品质的同时,提高烟田亩产效益。

  在破解“如何融出效益”这一难局上,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人、财、物等资源注入,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该县核心烟区在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上多点多线发力,打造了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烟田,夯实烟区产业根基的同时,激发了烟农推进粮烟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全县职业烟农培育、农机农艺融合、创新研究支撑等一揽子政策落地,不仅提升了烟区烟叶生产效能,也有力推动着烟粮融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在产品、物流、加工、储藏等方面开展配套建设,积极拓展市场,与当地农副产品合作社签订协议,保证粮食作物产得出、有效益。同时利用淘宝电商平台、微店APP下单、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确保了农副产品的销售。

  该县在推进粮烟融合过程中烟叶生产环节降本增效成果明显,烟叶产质量提升明显,烟农亩均收入增加明显。在推进烟粮融合中通过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专业化服务等措施,亩均用工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亩均用工数量控制在18个以内,较非融合区域用工减少5-7个。在烟粮融合区,烟叶收购均价为34.20元/公斤,较非融合烟区高出2.45%。在烟粮融合区烟叶主业收入可达4565.60元/亩(含物资差价补贴),烟后种植高山萝卜亩均产值达1000元/亩,种植可食用油菜薹产值平均1000元/亩,套种黄豆产值达800元/亩,套种红薯850元/亩,累计非烟作物亩均产值达920.54元,烟粮融合区烟田亩均产值达5486.14元。(陈银建)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