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30日电 (付延峰 孟正圣)10月29日,天气晴好,位于湖北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大石门村的“仙暇小镇”景区游客如织,近百台车辆停放在景区门口。“一亩多旱地,种不动,流转后不仅有租金,年终还有分红。”该村一组村民全守秀看着门前不远处的“仙暇小镇”说。
全守秀今年54岁,家里有1.373亩旱地,由于丈夫和女儿外出务工,旱地一直荒着。今年5月,全守秀得知村集体联合经营主体发展“仙暇小镇”文旅项目后,主动提出将自家旱地折算入股,用于开发林下乐园,每年除获取土地流转金外,还可获得年分红。
大石门村位于竹溪县水坪镇西部,有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01户981人。该村距城区约8公里,紧邻346国道和高速路口,交通便捷。2012年,得益于新农村建设试点,该村不仅通村主道由土路升级为水泥路,村民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还引来经营主体建起200多亩的植物园,该村也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湖北旅游名村”等称号。
然而,随后由于发展运营方式未获得广大村民参与、支持,该村一度沉寂近10年,当年由经营主体建设的大量商铺及植物园均成了闲置资产。
大石门村并非个例。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为各个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所有,普遍以“低小散”的形态存在,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有的甚至长期“沉睡”。如何让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要素“活”起来?
今年以来,竹溪县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激活劳动力、土地、山林等资源要素,实现闲置资源资产向文创旅游产品的华丽转变、村集体和村民从低收入向高收益的转变、乡村运营从单一行政力量向多元市场化转型转变。
在此过程中,竹溪县一改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积极探索资源活化的新模式,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闲置房屋、设备等资源要素,通过协商评估作价,以一定形式入股企业、合作社及其他实体,从而获取股份权利,推动实现利益共享。
大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周乐芬介绍,依托大石门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由村集体与经营主体联合成立竹溪县吕小仙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进专业人才,共同实施大石门仙暇小镇项目。项目利用300亩闲置苗木基地开发林下乐园、萌宠乐园、森林木屋,利用40亩山场开发山地飞车、玻璃水滑,利用20亩荒芜沼泽地开发水上乐园,利用5500平方米闲置商铺开发仙暇酒楼、康养中心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