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9日电(谢小青 李萌萌 胡艳平)“秦建新出资6000元,侯超琼出资3000元,秦奥鑫带挖机投工26天,陈维坤出工5天……”近日,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清江坪村村委会,该村一组组长秦恩美向笔者展示了一本印有“筑基工程记实台账”字样的红色笔记本。
整整8页纸,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该组修入户道路时,村民们集体出钱出工的情况。“这是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这本台账得好好保存,都是村民的心意。”秦恩美说。
笔记本里承载了24户村民心意的小路,是一条200米的入户小路。
“车进不来,货出不去。下雨一身泥巴,晴天一身灰。”该组村民秦启珍说,每次田里农作物丰收的时候,拖到路边了就得靠人工了,又累人又耗时间。
入户小路不属于村道路建设范畴,修通这条路得从两户村民的菜园子里过去,村民的思想工作做不通,所以修路的事一拖再拖。
随着时间的推移,组里不少村民搬走了,不愿舍弃故土的村民年纪越来越大,劳动能力也逐渐下降,2023年12月份的村组屋场会上,村民再次提出修路的想法。
在这里居住了50多年的村民秦建新说:“我看很多地方村民自己筹钱修路,我们也可以,只要把路修通,出1万块钱我都愿意。”“我们合伙出点儿钱把路修好造福自己也方便后人。”
“我家有挖机,我全力支持。”
“路修通了卖猪、卖农货也方便了,可以直接上门。”
屋场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畅想路修通后的美好生活。
“自己筹钱修路村民们是全票通过,关键就是被占地的两户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做通。”村党支部书记王余生说,“自家的菜园子拿出来修大家的路,换谁也不会那么轻易地答应。”
2024年年初,雨雪天气更是让这条泥泞的小路增添了村民的出行难度,秦恩美一遍一遍地在村广播里提醒大家注意出行安全。
“村民年纪大了,要是摔一跤可不得了。”看着乌黑的天空,下不停的冻雨,秦恩美等不及了,他带着村组干部冒着风雪,踩着泥泞,连着一个星期上门去做两户村民的思想工作。
看着眼前被风雪吹的脸通红的村组干部和村民,还有那一双双被冻得通红的双手,被泥巴裹着的鞋子,一句句掏心窝的话语,两户村民终于动摇了。
2024年1月11日,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带着榔头和锄头,开着三轮车和挖机,开始了一个坑、一筐土的合伙修路。
施工现场,年轻的村民负责浇筑路基、扩道路、垒堡坎,年纪大的村民负责平整路面、开挖边沟,场面热火朝天,让人提前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暖意。
“我们帮不了什么忙,就给大家送点儿水,跑跑腿。”71岁的村民颜思珍天天往施工现场跑,忙前忙后,她说自己要亲眼看着这条路修通。
4月下旬,道路基础施工全部完成,村民们用余下的钱在道路拐角处砌起了堡坎,保证出行安全。
随后,村委会也传来好消息,用于道路硬化的项目资金顺利到位。如今,这条200米长的入户道路全部打通,彻底解决了24户人家出行难问题。村里的党员干部还帮助沿路村民整理房前屋后,对通户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道路沿线的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