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0日电(吴淘淘 周栎)荆州市科技大会10日举行,会议强调,荆州将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中心。
![]() |
近年来,荆州充分发挥科教大市资源优势,围绕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中心,强力推进荆州科创大走廊(荆州大学城)和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两个创新策源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平台提升、成果转化畅通、创新投入撬动、科技人才引领、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工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在荆州走深走实塑造了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通报了荆州市获得2023年度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励、入选省高企百强及2024年省科创“新物种”企业情况。荆州市委书记吴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吴锦强调,要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着力塑造融通协作的创新格局,以荆州大学城、荆州新城建设为重点昂起城区创新龙头,以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县域创新路径,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园区创新引擎,积极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不断释放协同创新聚变效应。着力培育活力迸发的创新主体,大力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不断招引和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企业活力充分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着力打造赋能引流的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三年行动,全面对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产业链、科技园区、重点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定位精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着力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长江大学、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荆楚特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荆州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