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文体
专家学者探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路径
中新网湖北
2024年12月16日 10:29
2024年12月16日 10:29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6日电 (秦曰涵)第八届“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1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热点,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形态和方式、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探讨。

  本届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方向。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通过数字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典型石窟数字化、数字香港志莲净苑建筑群三个案例,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过程中所遇的重点难点、解决方案、最终成果。他认为,文物数字化可以让文化遗产“活下去”,数字资产利用可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旅游与传播是数字资产利用的重要方向。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及其团队,介绍了国家文化公园的三重意蕴,提出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中释中”的本土话语体系构建,也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为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中国样本。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解学芳认为,数智时代下,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方略和顶层设计,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文化科技企业,打造迎合数智时代的高质量文化科技IP品牌,努力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全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以“乡村振兴与非遗现代化”为主题,总结了三种乡村非遗现代化的模式,包括城市文化建设的乡村想象、城乡互嵌共生的城乡想象、乡村文化建设的城市想象。他指出,非遗保护、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是由小到大、微观到宏观的递进关系,非遗保护既是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又是推动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手段。

  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发展”主题展开讨论。(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