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20日电 (汤宏)湖北十堰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十堰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库区生态环境日臻向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屏障不断夯实。
坚持科学规划 彰显特色打造样板
近年来,十堰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汉江流域和秦巴山脉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积极推进水源地生态建设。
坚持系统思维。聚焦环丹江口库周及汉江、堵河干支流两岸等重点生态区域,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十堰市环丹江库区重点火险区应急道路建设规划》《十堰市环丹江库区重点火险区生物阻隔系统建设规划》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积极谋划实施各类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争取“双重”项目13.03亿元、林火阻隔国债项目4.11亿元、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10.33亿元。
坚持分区施策。聚焦生态空间布局不优、林分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科学提升质量。针对郁闭度大于0.5、亩均蓄积大于4m³的乔木林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等项目;针对郁闭度小于0.5、亩均蓄积小于4m³的低产低效林、退化林谋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针对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谋划实施荒山攻坚行动,全力提升森林涵养水源和固碳增汇能力。全市累计完成“双重”项目营造林131.04万亩,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建设1805处;完成林火阻隔国债项目新建、改造应急道路567.71公里,新建生物阻隔带6.75万亩。
坚持科学实施。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工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在环丹江口库周的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经济特区,栽植枫香、鹅掌楸、黄栌等彩叶树种,增强森林涵水净水能力,提升森林景观;在汉江两岸郧阳区、郧西县和十堰城区,栽植栾树、青冈、重阳木等乡土珍贵树种,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发展香菇、木耳、油茶、油橄榄等林下经济;在汉江最大支流堵河两岸竹山县、竹溪县和房县,栽植楠木、漆树等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大径材树种;在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区域,补植补造栎类、枫香、乌桕等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逆性;在城乡周边,合理搭配彩叶树种,提升居民绿色宜居感。
坚持高标推进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对十堰来说,造林增绿是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基石。全市林业系统始终把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效果作为保水护水成效的重要检验。
强化过程管理。严格对照国土三调、林业二清等本底数据,将可研、规划、方案等落实到具体小班,组织开展合规性审查和专家论证,确保造林小班能够“落地上图”,不占用耕地、不产生负面清单。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标准在一线挂牌公示、监理在一线跟踪监管、干部在一线驻点办公,全面加强工程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强化统筹调度。协调省、市、县各级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起草土地、节能、林木采伐、资金承诺、招投标、财评等请示报告(文件)40余份;下达投资计划、工作专班、管理办法等文件10余份;组织9次市级设计技术培训,参加4次全省培训,召开动员、调度会议21次,对项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健全项目调度机制,动态监测项目审批、建设进展,定期向省发改委、省林业局、市发改委报告项目建设进展,提交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推动项目“快开工、快拨付、快入库”。
强化效益导向。在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过程中,突出项目效益,因地制宜将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深度结合,发挥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坚持高位推动 凝聚共建共享合力
生态修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弥补生态欠账的重要制度安排。持续巩固生态修复成果,需要压实工作责任,更需要建立完善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十堰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十堰市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林火阻隔系统国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保责任有人担、进度有人督、绩效有人评。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定期召开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调度会、推进会,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完善运行机制。借助林长制“宝剑”,8个县(区)全部独立设置林业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调配专业人员17人,引进高学历人才5人。将“双重”和国债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情况纳入林长巡林重要内容,累计印发巡林提示函8期,督促各级林长协调解国土绿化、国债项目等问题452个。市委、市政府将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纳入年度督办事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市林业局会同发改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每月定期通报项目推进情况,并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各县(市、区)项目建设一线督导检查20余次,及时发现、督促整改“双重”、国债项目施工问题55个。
健全考核制度。市县两级将“双重”、林火阻隔国债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纳入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和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十堰市林长制获国务院激励表扬,丹江口市、竹山县林长制获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竹山县设立林长制考核,实行奖惩正向激励机制,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的乡镇最高奖励10万元。
随着“双重”、国债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生态环境日趋向好,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