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8日电 (岳黎 刘一鸣)2月7日,宜昌市夷陵区处处涌动着奋勇争先的激情与活力,参加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暨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各位代表,走进热火朝天的项目现场和共同缔造示范村。
大家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找亮点、学先进、鼓干劲。
首站是位于高铁北站鸦鹊岭片区的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铸造中心建设项目,沿途一个个项目如“串珠”般镶嵌在小鸦路一侧,在国内成套船舶设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项目工地,只见101和102厂房初见雏形,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已完成项目建设总形象进度的80%,计划本月底试投产、年底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9亿元以上,税收30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刘洪涛介绍。
新项目大干快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不远处的稻花香万吨馫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酒基地项目现场,工人们正铆足干劲,火力全开,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目前,2号至5号陶坛酒库主体工程已完工,陶坛入库率达90%,室内输酒管道设备及管道安装已完成;10号酿酒车间已完成联合验收,于年前开始投窖,酿酒设备安装已完成95%;9号酿酒车间主体施工已完成,7号酿酒车间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项目整体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馫香型原酒2万吨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助推湖北传统白酒产业创新升级。”稻花香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罗家畈村,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罗家畈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共扮靓庭院20个、打造景观5处,完成美丽村湾道路刷黑1800平方米。在大家的努力下,村容村貌‘颜值’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接下来,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来助推产业的发展。”罗家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春说道。
沿着土峡线驶入宜昌北站站前广场建设工地,雄伟的站房拔地而起,长臂吊车、登高车等大型机械正全力运作,工人们忙碌地进行龙骨焊接、玻璃幕墙安装、地面石材铺贴、水电工程推进等作业。
“为保障9月30日顺利通车,宜昌北站各项剩余工程都在做最后冲刺。依托高铁北站规划建设的高铁新城,承载着宜昌城市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蝶变的重任,目前正围绕宜昌北站通车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配套设施建设。”龙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花溪路延伸段、站西路、站东路、迎客路,城市展厅及配套景观已完工,城市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届时可承载常住人口6.5万人。
交通,是实现枢纽提能的关键支撑力量。汽车驶入刚通车不久的港窑路二期夷陵段,只见双向六车道上汽车飞驰。作为中心城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组成部分,该项目与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共同构建起主城区北向出入城快速通道。
“项目已于今年1月15日全线开放通车,市民从宜昌城区到宜昌北只需15—20分钟,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实现了点军、西陵、伍家与夷陵组团之间快速转换,缩短了夷陵北部乡镇、产业组团等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构建了宜昌半小时经济圈。”夷陵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宋成梓激动地分享。
与此同时,昌磷路施工现场,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铆足了干劲。“目前,一期港窑路-高铁新城段12.3公里路基、‘5桥2隧28涵’控制性节点工程已完工,正进行路面施工,并同步启动昌磷路二期起点至S276峡安线段1.8公里道路施工。计划今年3月底一期全线及二期1.8公里建成通车,实现货运车辆沿昌磷路通行至S276峡安线。”夷陵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前军介绍。
沿着宽阔的马路,最后一站来到位于夷陵区发展大道的萧氏工业园二期。走进商品化车间参观走廊,只见分级车间里的色选机正在马不停蹄地通过光电设备实现茶叶与杂质的分离,提高茶叶的匀度和净度。
“去年我们重新启用邓村绿茶公用品牌,在夷陵区收购毛茶1900吨,收购金额达2500万元,与43家中小茶企形成大宗茶产销合作。夷陵区两家茶企湖北萧氏、清溪沟,全年实现收入4亿元,2025年计划实现收入5亿元。”萧氏茶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代表们说。
观摩后,大家纷纷表示,将直面新机遇、新挑战,抬升标杆、大干快上,为湖北支点建设、宜昌“三个重要”提供支撑,贡献夷陵力量。(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