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通山:非遗民俗唱主角 文明新风进万家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2月12日 09:35
2025年02月12日 09:3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12日电 (程思)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阖家团圆、新年顺利的深深期盼。今年春节,湖北通山县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围绕传统民俗、非遗传承、文化惠民等维度,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让广大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文明过年的新气象、新风尚。

  春节期间的政府广场张灯结彩、人头攒动,通山木雕、通山竹雕、通山山歌、通山山鼓、通山包陀、唐老农山茶油、杨芳豆制品等系列国家、省市级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市民参与非遗产品制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了解并爱上非遗。

  夜幕降临,广场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非遗文艺演出正式开始,独具地方特色的采莲船、山歌山鼓、舞龙等精彩的民间传统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和喝彩声不绝于耳。

  板凳龙灯是一项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其中龙身由许多节特制的板凳组成,板与板之间用一根木棍串连。每年大年初一,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400余村民就会不约而同来到广场上,将这条长379米的“板凳龙灯”舞起来,新春的喜悦随着“板凳龙”的蜿蜒游走而弥漫,共庆新春佳节。

  “啊!龙来了,龙来了”“快放炮,快接龙……”舞龙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春节期间,一支来自幕阜山脉黄沙铺镇上坳村的“百节龙”,赴咸安、走大路、进通羊,短短几天时间,“百节龙”一路喜庆闹两个县区五乡十村,而“百节龙”所经之处,家家户户以烟花礼炮迎接,祈求龙赐吉祥、所愿成真。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分享,向家人好友传递这份浓浓的年味,分享乡村振兴的成果和喜悦。

  “咚咚、咚咚……”伴随着一声声清脆洪亮的鼓点,通山县实验幼儿园节日的氛围瞬间被“点燃”,穿红装、逛庙会、剪窗花、写福字、品年味……在通山县实验幼儿园开设的23个风格各异场馆里,小朋友和家长与“年味儿”来了一场华丽邂逅,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行长辈礼、盟誓之约……2月6号,湖北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郑家湾洋溢着喜庆氛围,郑传伟、乐细贵这对新人的婚礼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婚礼没有高昂的彩礼和铺张的酒席,取而代之的是简约温馨、文明和谐的传统仪式,成为郑家湾首例“移风易俗”婚礼,吹响了文明新风的号角。

  年味最是家乡浓,“村晚”更加暖民心,通羊镇湄港村“村晚”在热场鼓舞《欢聚一堂》和舞龙表演中拉开序幕,此次“村晚”不仅有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鼓舞、三句半等节目,咸宁市新时代文艺中心专业艺术团体还带来了专业的歌舞、独唱等,为村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这个春节,通山县各地的活动,无论是热闹的互动展演,还是充满烟火气的民俗表演,都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让山城大地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完)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