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13日电 (汪龙 时榴)欢腾的舞龙舞狮、喜庆的海马舞、精彩的踩高跷、有趣的猜灯谜……2月12日,钟祥市体育中心广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巡游展演闹元宵活动精彩上演。
14时30分,来自钟祥各乡镇的48支非遗民俗表演队伍从钟祥莫愁湖畔的明显陵游客中心出发,绕着莫愁湖路一路巡游至体育中心南广场,进行集中展演。
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和欢快的唢呐声,巡游队伍缓缓行进。舞狮、舞龙、海马舞、高跷、威风锣鼓等表演逐一亮相,吸引市民跑上前争相合影打卡,希望能够沾沾新年的好运气、讨个好彩头。
15时许,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和尖叫声从集中展演区频频传出。采莲船、蚌壳精、拉犟驴等来自钟祥本土的非遗节目展演现场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只见5位武高跷表演者脚绑长木跷,身着长戏服,扭逗间做着倒立、跳高桌、二郎端山、凤凰摊翅等动作。就在观众看得入迷之时,队形悄然变化,“大毛”扮演者动作麻利地将“武头”举过头顶,骑在自己脖子上,两位“娘子”分别被“大毛”抱在左右两侧,平稳地转动身体,环步一周向观众展示着经典招式“喜报三元”,博得观众目不转睛,掌声雷鸣。
“‘喜抱三元’是我们十八般武艺中的招式之一,寄意着家人吉祥、幸福团圆。”表演结束后,第三代武高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万福介绍,《武高跷》2017年入选荆门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东桥镇的海马舞表演也圈粉无数,成人表演组的5人骑着“快马”摆出了“丁字阵”,演绎着桃园三结义的经典历史故事,让游客沉醉其中。少儿组也不甘示弱,只见7名少儿演员身着华丽的服装,动作矫健,身影灵动、扬鞭策马,一匹匹欢快的“小马”,在清脆的“蹄踏”声中很快布起了“长沙阵”,令游客目不转睛、喝彩声声。人群中一位年长的游客正向子孙晚辈们讲述着海马舞中各个动作、阵形背后的历史故事。
海马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清华表示,老带新、老带青、非遗进校园等措施使得《海马舞》在东桥镇代代相传。目前,东桥镇共有成人组、少儿组等5个不同年龄段的表演班子,并建有《海马舞》传承基地和传承学校,收录学员近百人。2024年《海马舞》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选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猜灯谜及文化游园区域,活字印刷手工DIY、手工宫灯DIY等非遗元素随处可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在非遗剪纸创意展示区,钟祥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江学文,两小时手把手教300多名青少年体验非遗剪纸。在江学文的热情指导下,蝴蝶、福娃、老虎、吉祥花,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令游客满心欢喜。
“长寿镇的武高跷、东桥镇的海马舞、柴湖镇的拉犟驴让我记忆深刻,近距离感受钟祥传统文化魅力,使我对钟祥的各个的地方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武汉游客杨利耘表示。
钟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至今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6项,其中省级7项,市级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3人,其中省级4人、市级11人。
近年来,钟祥持续加强文旅融合,促进文化引流,通过开展非遗民俗展演、非遗美食制作技艺体验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乡村、进景区,发展全域旅游。2024年,钟祥共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亿元,成功竞位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第66位。(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