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武汉多部门联动“焕新”桥下空间 破解出行“堵局”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2月20日 16:00
2025年02月20日 16:00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20日电 (高航 张琥 张慧 肖俊)智慧停车、休憩座椅、护学驿站……新春开学季,黄浦大街长江二桥的桥下空间焕然一新。这一“灰色地带”通过武汉多部门联动改造,悄然变成城市公共空间,过往停车拥堵的状况大为改观。

  作为“中国桥都”,武汉全市共有桥隧800余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8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超过550万人。如何通过“小切口”营造更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武汉交警联动多部门,“焕新”桥下空间,破解出行“堵局”。

  桥下空间打造142个车位和便民“护学岛”

  2月13日,恰逢新春开学首日,黄浦大街长江二桥桥下空间正式投入使用。统计数据显示,当晚学校周边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高40%,拥堵指数降至1.2(畅通),桥下空间提供停车服务600台次。

  据了解,前期通过武汉市城管委统筹组织、武汉城投城运集团投资实施,武汉公安交管部门深度参与,结合周边校圈、商圈、医圈、景圈“四圈”交通特点,以及连接汉口、武昌的独特交通区位,设计便民护学岛、公共停车区等功能区域,全面优化周边交通组织,破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难题。

  为了确保学生家长和社会车辆安全出入,武汉江岸交警精心策划桥下空间内外交通组织方案,配备停车泊位142个,增设8块停车指引标牌,施划5组学校门前横向减速标线,增加减速慢行地面标线。作为武汉首个在马路中间设置的公共停车场,江岸交警优化了路口信号灯配时,并增设警力重点引导。

  开学之前,交警还制作了桥下空间停车引导宣传册,并为开车接娃的家长考虑,按需录入车辆号牌,工作日6:30—8:30、16:30—21:00时段,可以免费停车1小时。

  江岸交警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优化过街人行通道与周边道路的连接,增设360度智能监控、防滑透水步道、风雨连廊、夜间照明以及休憩设施,全力保障学生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安全与顺畅。

  桥下空间还特别设立了“便民护学岗”工作室。江岸交警打造交通安全宣传墙和展示台,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咨询和生活应急等服务。据了解,这里也是“慧说交通”安全宣传品牌的街头宣传阵地,将举办交通安全宣传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出行意识。

  空间“巧改造”,提升通行安全及效率

  “以前每次需要等2、3个红绿灯,现在车辆通行顺畅多了。”汉阳区琴台大道仙女山路南路口刚刚完成一次“微创手术”,获得周边居民好评。

  据了解,琴台大道(三环线至二环线)路段改造完成通车后,该路口左转弯车辆增多,特别是在高峰时段,排队等候车辆较多,车尾溢出至古田桥引桥起点处,影响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汉阳区交通大队主动联系市政部门,争取多方支持,共同推进路口绿化迁改、道路硬化、沥青摊铺、配套交通设施等工作。同步利用桥下空间拓宽车道,开辟左转专用道,调整车道停止线、路口斑马线,规范路口通行秩序,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同济医院(汉口院区)门前交通繁忙,等待进入的排队车辆较多,导致航空路立交桥西侧高架下面的掉头车辆通行不畅。对此,硚口区交通大队封闭原掉头点,在东面100米处设置新的掉头点。利用“桥下空间”,增设两股掉头车道,并与路口联控。改造后,掉头点远离了同济医院门口的排队车辆,拥堵情况大大改善,通行效率有效提升。

  江汉区姑嫂树路兴业路南侧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主道辅道机动车交织,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江汉区交通大队多次实地踏勘,制定优化方案,通过安装柔性隔离柱、增补护栏和警示灯,有效规范“桥下空间”通行轨迹,保障群众通行安全。

  目前,武汉正推进桥下空间综合治理,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二环线以内景观为主、二环线景用融合、二环线至三环线功能为主”总体原则,今年还将完成7处桥下空间试点改造,武汉交警将深度参与其中,持续优化道路交通出行环境,让桥下空间发挥作用。(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