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4日电(向申荣 伍洋)随着气温回升,箬叶春管已经进入了关键期。湖北省鹤峰县的村民抢抓农时,组织人力、物力对箬叶进行管护、移栽等作业,大力推广箬叶“野转家”栽培技术,把箬叶从“深山”移植到自家山林、荒地,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剪枝主要是降低密度,增加空间,这样叶子才能长得更大、更旺盛。”近日,鹤峰县太平镇芦坪村的箬叶园,漫山遍野的箬叶犹如一片绿色“海洋”,一组村民龙申莲在其间熟练地修剪着每一片箬叶,确保其良好生长,10多亩箬叶是她发家致富的窍门。
鹤峰县野生箬竹资源丰富,箬叶生长面积达82万亩左右,其中可采摘面积30万亩左右。采摘箬叶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野生箬叶多生长在深山老林,村民采摘需巡山而上,既劳累又有风险。
如何降低风险,方便采摘?2014年,龙申莲做出了尝试。
“优先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箬竹群落中挑选种苗。采集时,尽量保持根系土球完整,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多年来,龙申莲不断摸索、学习,成功将箬叶“野转家”。移栽的箬叶若管护得当,三年便可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1000斤鲜叶,每亩每年能帮助农民增收5000元至8000元。截至目前,龙申莲共发展了15亩箬叶,幼苗除了供应当地,还销往湖南省、宣恩县、来凤县等地,年收入10多万元。如今,她的箬叶园已成为村里的示范点,吸引众多村民效仿。
在龙申莲家,太平镇三岔口村的陈国军正在仔细挑选箬叶苗,准备带回家种植,他今年预订了400株种苗。
“栽种时要注意密度,可稀一些,不能太密,行间距2米乘2米,我这苗子成活率能保证达到95%以上。”陈国军挑选完箬叶苗后,龙申莲向他传授种植技巧,强调科学管护的重要性。
“之前种了1亩多,今年准备扩大到3亩,坑都挖好了,等会儿再去太平街上买点肥料。”陈国军对箬叶产业十分看好。
近年来,鹤峰县引导农民对山林实施“建、管、养”,根据箬叶生长习性确定限采期,并着力探索“野转家”栽培技术,将大山里品种优良的箬叶移栽到土质肥沃、地形平坦、便于管理采摘的地方,实现规模化种植。目前,鹤峰县共发展箬叶“野转家”种植1万余亩,让曾经只能在山上采摘的箬叶,变成了家门口的“绿色银行”。(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