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武汉经开区
东风研发总院裴双红:用“中国芯”造好中国车
湖北日报
2025年03月13日 15:07
2025年03月13日 15:07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金晨)智能网联时代,芯片,就是汽车的“大脑”。在武汉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女工程师裴双红带领智能驾驶系统开发团队,牵头达成了国产SOC及各类传感器芯片高质量投产,正进一步推动国产传感器系统向小体积高精度目标优化升级。他们用一颗颗“中国芯”打破技术垄断,解决了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裴双红,自2014年参加工作,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智能、经济的驾驶产品。十年间,她扎根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一线,带领队伍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构建“研发-测试-量产”的智能驾驶技术体系,覆盖共性基础技术、产品技术、测试评价、示范运行及车型量产上市。曾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以及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牵头或参与制定15项国家标准。

  “国产传感器芯片市场占有率低,智驾域控制芯片更是没人量产过,系统开发、优化,系统测试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见到裴双红时,她正在带领团队进行智能驾驶人机交互测试,回忆起国产传感器和智驾芯片量产装车,她仍然记忆犹新。

  2023年,多品牌近十款量产车型上市在即,完成不同平台、不同车型的国产芯片适配工作成了重中之重。裴双红及团队没有退缩,“从接到开发国产传感器芯片及智驾芯片的任务到这些车型发布上市只有一年时间,必须百分之百投入确保新车投产。”

  “研发汽车,不能老坐在办公室里,只有与客户换位思考,用驾乘体验驱动技术革新,才能给消费者满意、放心的产品。”接受量产车型搭载国产芯片的任务后,裴双红带领团队通过大里程公共道路测试,持续全链路对系统进行优化,并同步完成5类传感器的芯片国产化开发。在一年的时间里,仅单品牌车型的测试里程就超过50万公里,大里程、高复杂度的道路场景,为智驾产品夯实基础,并横向推广应用。目前,“中国芯”已经在风神、纳米、奕派、猛士等量产车型上搭载成功。她用中国心捧起“中国芯”,以“中国芯”驾驭中国车,支撑L2、L2.5等系列化产品的高质量投放。

  “让国产新能源汽车更聪明、更好开,一直是我的心愿。”眼下,裴双红正围绕高阶智能驾驶向复杂开放环境拓展这一方向,持续深化“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技术研究,构建区域级大规模路网环境下高等级智能驾驶技术与产品体系。“下一步,我和团队将以智能驾驶场景应用为牵引,助力国产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与前沿技术突破。”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