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江岸区
武汉市江岸区创新思政课堂 赏樱季里绽放文明之花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3月21日 17:07
2025年03月21日 17:0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1日电 (王晓璇 孟姝琪 王梦媛)春风拂面,樱花如雪。3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江岸区堤角公园拉开帷幕。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联合区教育局、区园林局主办的“江岸之光·我们的思政课”暨“最美赏樱季文明武汉人”活动,将思政课堂搬进樱花林,以“沉浸式”文明实践的创新模式,吸引50余名市民、学生、志愿者参与,为武汉文明城市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堤角春韵:从樱花林到思政课堂的“细节教育”

  作为堤角公园的园花,樱花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市民营造出专属堤角的春日浪漫,已然成为江岸区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2025年樱花季,公园以“风递樱信,堤角正春光”为主题,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活动:创新推出樱花主题人机互动体验,融合国潮元素打造文化盛宴,并开设独具特色的樱花文创市集,为市民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雅集。

  樱花之美,在于人与自然的彼此成就。“大家发现了吗?樱花树下的透水砖能减少雨水污染,垃圾分类箱的设计高度考虑了儿童使用习惯。”在堤角公园蓬岛景区中,来自一元路小学的思政教师范楚红以公园实景为教材,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生态保护细节。

  这堂15分钟的“移动思政课”打破传统教室边界,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劝导乱丢垃圾、攀折花枝等不文明行为,让抽象的生态文明理念变得可触可感。现场志愿者张女士感慨:“在自然中感受生态文明的力量,比课本上的文字更震撼。”

  匠心传承:从种苗场到城市绿洲的“变与不变”

  “这里曾是一片苗圃,如今已成为85%绿地率的生态公园。”堤角公园工作人员莫秋红的讲解,揭开了公园的蜕变史。1999年改圃建园,2004年正式命名,一代代园林人用工匠精神雕琢这片土地。高级工程师段辉的故事尤其动人:他革新菊花栽培技术,七夺全国菊展金奖,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三分建,七分养”的园林哲学。

  公园的“变”体现在四季花景与科技融合——春季樱花机器人巡游、夏季荷塘AI音乐会,让传统园林焕发新活力。“不变”的则是全龄友好的包容性与园林人的初心。如今,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在智慧步道旁设置“植物医生”服务站,用二维码技术为古树名木建档,让生态守护与时俱进。

  文明同行:从志愿服务到文明风尚的“行动涟漪”

  活动当天设置的文明旅游倡议环节,将赏樱与护绿结合起来,现场学生代表、思政老师、青年干部、文明志愿者以及游客群众等50人,共同宣读倡议书。稚嫩的童声与铿锵的志愿誓言交织,引得前来赏樱的居民游客纷纷驻足签名响应。

  樱花树下,身着红马甲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靓丽风景线。面对络绎不绝的客流,志愿者们手持文明引导牌,用暖心话语,引导游客文明有序赏花、错峰游览踏青。“以前赏樱总有人忍不住折花枝、踩花田拍照,现在大家都自觉站在步道上。”带着孩子游园的市民杨女士指着“文明赏樱”宣传牌说,“这种实景教育比说教更生动,孩子主动说要做文明赏樱的护花使者。”通过设置文明引导岗、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游客在赏樱过程中自觉成为文明实践者,共同践行城市文明新风尚。

  这场春天里的思政课,是江岸区“江岸之光”品牌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生动投射——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宣讲,而是以自然为课堂、以生态为教材,以行动为答卷,让文明之光照进城市肌理。未来,江岸区将继续整合资源,持续打造“江岸之光”品牌矩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更多的人成为“追光者”,照亮城市文明新高度。(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