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9日电 (邓洲 莫兰婷)据武汉市洪山区司法局消息,今年一季度,该区行政复议调撤率近37%,每10起行政争议中近4起通过调解实现“案结事了”。这一成效源于洪山区打造的“多元解纷”新模式,以机制创新推动行政争议化解提质增效。
闭环管理:执法自查促争议“早化解”
洪山区坚持“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理念,印发《行政复议争议化解倡议书》,建立“自排查、自纠错、自调解、自反馈”四自闭环机制,要求执法部门对存在瑕疵的行政行为即时自查自纠,并通过调解平台跟踪化解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区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46件,其中50件在案前调解阶段成功化解,源头化解态势显著。
部门联动:协同治理破“执法壁垒”
区司法局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签订《行政复议调解与执法规范备忘录》,建立“争议联调、风险联控、标准联建”三联机制。针对市场监管领域执法难题开展联合研讨,推动类案执法文书标准化整改。通过常态化会商,部门协作效率提升,疑难案件化解取得突破。
刚性约束:一案调解促“类案规范”
创新运用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及工作提示函“双书一函”机制,将调解成果转化为执法规范。针对执法程序缺位等共性问题,一季度制发4份行政复议意见书,强化“以案促治”效果。经调解的案件后续诉讼率为零,实现“化解一案、规范一片”。
司法赋能:调解协议获“法律保障”
开通“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直通车”,对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3月,万某与某派出所行政处罚争议案的行政复议调解书获法院确认,成为洪山首例“行政复议调解+司法确认”案例,为调解结果赋予强制执行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枫桥经验’实践,推动更多争议化解在萌芽阶段。”洪山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洪山区正完善多元化解体系,探索行政争议分层过滤路径,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支撑。(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