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1日电 题:湖北宜都:虫草“下山”撬动百亿产业
作者 郭晓莹 朱灿义
连日来,在湖北省宜都市东阳光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工人们忙着对生态繁育的虫草进行筛选和分类。曾经只在雪域高原生长的冬虫夏草,如今成为当地优质农产品代表之一。
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以下的高寒草甸地区,是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形成的复合体,属名贵药材和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一直以来,因生长环境苛刻和资源稀缺,虫草产品产量低、售价高,难以进入普通家庭。
2008年,东阳光集团在宜都市打造了全球唯一的冬虫夏草产业化仿生态繁育基地,并组织260多位科研人员攻克冬虫夏草生态繁育核心技术,实现了冬虫夏草“野转家”,也让鲜冬虫夏草突破了时令上新的季节限制,实现全年365天供应。
在位于宜都市陆城宝塔湾村的东阳光冬虫夏草生态繁育基地,一盒盒冬虫夏草正在生长。负责人介绍,基地模拟青藏高原的日照、气压、湿度,用紫外线照射激发菌种活性,让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更为可控。冬虫夏草长成后,通过清洗、挑选、冻干等复杂的工艺,就可以制作成可以食用的产品。
数据显示,生态繁育出的虫草,其虫种菌种、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滋补作用方面都与野生冬虫夏草高度一致。“而且部分指标还能通过技术进行优化,让虫草更生态、更健康,价格也更低。”东阳光宜都基地冬虫夏草公司副总经理郭瑜说。
如今,冬虫夏草在宜都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形成鲜草、干鲜草、冻干草、含片、美容护肤品等冬虫夏草系列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年,宜都冬虫夏草产量达到63.5吨,年产值近100亿元,产品成功进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市场。
据介绍,依靠抗感染、微生物发酵、冬虫夏草三个省级研究中心,东阳光在宜都创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生产基地等六个第一。其中,奥司他韦全系产品占据全国流感用药市场70%以上份额,成为家庭常备药,产品实现了持续“出圈”“出海”。
2024年,东阳光宜都基地实现销售额232亿元,出口创汇1.37亿美元,上缴税收13.7亿元,成为推动宜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