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建成支点当好龙头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长江日报
2025年04月15日 13:39
2025年04月15日 13:39 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

  “让我们将粮食安全种植心田,共筑粮安天下强国梦!”4月11日,在中南剧院开展的“总观引领 创新融合——武汉市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中,愿景小学孩子们清脆而坚定的朗读声,刷新了现场观众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领悟。音诗画、情景剧、大合唱……舞台上呈现的一系列日常教学场景,正是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各个学科的课程中的生动注脚。

武汉市国家安全主题微视频优秀作品展示。

  今年4月15日是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线上,微视频大赛点燃创作激情,国家安全知识竞答参与踊跃;线下,各处户外宣传屏循环播放着国家安全宣传短视频,“国安号”地铁专列正穿行三镇,与乘客们完美邂逅。

  四月的江城,武汉市在樱花烂漫与春日蓬勃中,迎来了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的热潮。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以独特的方式,在大街小巷、校园内外、社区邻里间,奏响维护国家安全的激昂乐章。

  ■ 从同上一课,到学科融入

  持续创新构建育人模式

  4月3日下午,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二6班教室里,当商务部发表的“关于镓的公告”视频在屏幕上出现时,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在跳动的字幕。脑海里闪过的“镓”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正暗示着这堂特殊课程的主题。教师李慧敏以新闻事件为切入点,展开一场融合化学知识与国家安全的深度课堂。待视频播放完毕,李慧敏提问:“从铅锌矿中提取粗镓需要几个环节?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国安东湖 法润民心”为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创新嘉年华活动。

  课堂上,同学们分组扮演“国家技术攻关团队的工程师”,通过小组讨论答题、绘制提取流程图等环节,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高纯镓的制备工艺,切身感受到这一战略金属的重要价值。

  课后,高二6班的冯栩之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堂课刷新了我对镓的认知——它不仅是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个符号,更是点亮我们手机屏幕、驱动半导体芯片、赋能国防科技的核心材料。镓的战略意义让我深刻体会到,学好化学不仅是应付考试,更是为守护国家科技安全贡献力量!”

  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实施指南》中高中化学学科的部分课程内容。

愿景小学的老师翻看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实施指南》。

  《指南》根据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采用“学段+学科”双维度框架,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个篇章,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知识,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42门学科,为教师提供表格化教学指引、标准化案例库及个性化教学建议。

  近年来,武汉市创新采用“全域覆盖+精准滴灌”教育模式,依托标准化精品课程视频,全市逾百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同步接受国家安全主题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实践体系化建设,特别是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开发VR模拟、情景互动等沉浸式实践项目,构建起“认知启蒙—情感共鸣—信念塑造”的意识形态培育闭环,使总体国家安全教育“跳出课堂,融入日常”,在青少年群体中实现从知识习得到价值认同的深度转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模式。

  作为国家长期布局的科教重镇,武汉市依托科教人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全学段衔接、多场景融合的国家安全教育新范式。

  ■ 从不断摸索,到品牌效应

  久久为功掀起场景上新

  一对母女正与AI数字人“康康姐”互动。“没煮熟的海鲜有什么危害?”3月29日10时,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内,面对小朋友的好奇询问,AI数字人“康康姐”应答如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引发腹泻、呕吐等不适。”不仅精准答疑,更能举一反三、拓展知识。当日,基地迎来50多位市民,市民们在参观过程中热情参与各项互动环节。

“国安号”列车上,武昌理工学院的志愿者给市民发放国家安全宣传卡片。

  作为武汉市第四批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该基地是武汉市自2019年全省率先启动基地建设以来的重要成果。目前,遍布全市的37个市级教育基地和1个网络基地,已成为市民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阵地。

  每到暑期,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也是亲子研学的好去处。看动画、做游戏、做实验……2023年至今,武汉市暑期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累计吸引线上、线下逾100万名青少年参与。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增强全民国家安全素养”国安保密普法主题市集活动。

  “国安号”列车穿行城市,将安全知识化作流动风景;知识竞赛激发全民参与,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武汉市通过公共空间再造,将国家安全元素植入城市地标、公园绿道、公共交通、楼宇场馆,令学习运用国家安全知识的场景不断上新,国家安全教育城市品牌不断擦亮。

  应用场景里,人是主体。全市户外LED屏滚动播放国家安全主题宣传海报、视频;青少年国家安全主题书画比赛优秀获奖作品在线上、线下进行展出;连续多年借助“武汉之夏”“文艺轻骑兵”等群众文艺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主题巡回展演……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进行广泛的社会力量动员,进而全面筑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安全屏障,形成了多样化、普及化、常态化的国家安全教育格局,为守护江城的安全稳定、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与群众基础。

  ■ 从接受教育,到主动传播

  凝心聚力筑牢国家安全

  “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的具象表达,社会经济的地理坐标,历史文明的传承密码,始终与国家安全同频共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团队创作的微视频《千年守护》,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从帛书舆图到数字制图,每处边界、标注都承载着人们对领土主权的捍卫与传承,生动诠释“规范用图就是守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命题。

总观引领 创新融合——武汉市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展示活动。

  去年10月武汉市启动的微视频征集活动,短短30天征集期即收获58部原创作品,其中《千年守护》创作团队,历时20天查阅20万字文献资料,以古往今来的传承守护故事为脉络,在文明赓续中厚植全民国家版图意识,并呼吁全社会严格使用国家法定标准地图,让每一次地理认知的传递都成为守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自觉实践。将国家安全教育从“单向输出”转向“全民共创”,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这些微视频中的镜头重构了国家安全叙事维度:穿行街巷的疾控人织就生物安全防护网,恪守机密的保密员筑牢信息防火墙。58组镜头将专业领域的守护者转化为全民教育的传播者,用平凡视角解构宏大命题——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

游客在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内与AI数字人“康康姐”互动。

  近年来,一大批立足岗位,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守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典型人物经过选树和宣传,受到广泛关注,让每个平凡岗位的坚守都成为全民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案,用身边的故事影响更多的人,争做国家安全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共同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武汉市正将英雄城市的英雄基因转化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动能,形成教育矩阵,实现场景创新,进行社会动员,构建起全域覆盖、全龄贯通、常态融入的国家安全教育生态体系,为武汉市担当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龙头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

  策划:武国安宣 文:张轶 戴旻阳 图:武国安宣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