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9日电(刘建平)在中部山区的湖北通城,一场“向芯而行”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这片不沿边不靠海的红土地,凭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高端电子元器件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以“芯”动能驱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抢占“芯”赛道领航产业新蓝海
走进通城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三赢兴科技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上,精密仪器高速运转,指甲盖大小的电子元件有序下线,源源不断供应华为、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
“当行业还在800万像素竞争时,我们已布局1亿像素影像领域。”三赢兴科技公司副董事长何其三介绍。早在4800万像素摄像头量产阶段,该企业就率先完成1亿像素摄像头的试产。如今,面对手机摄像市场的饱和,三赢兴科技公司敏锐捕捉到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细分领域的机遇,自主研发的涂影骑车记录仪上市后订单量持续攀升,开拓出千亿级市场新赛道。
凭借400余项专利构建的技术壁垒,三赢兴科技公司从2012年创立至今,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全自动SMT贴装线、微米级封装技术等尖端工艺,彰显着通城企业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硬核实力。
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通城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多年积累,这里已形成涵盖七大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安芯美科技的半导体封测项目填补了咸宁市相关领域空白,其月产能达20亿颗芯片,在小型电子产品芯片平面封装领域位居全国前三。总投资23亿元的湖北恒鑫电子信息创新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将重点布局半导体芯片封测、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通过链式招商、以商招商,通城已吸引安芯美、强芯等一批行业优质企业落户,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集聚效应。浙江大华、杭州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纷纷前来考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一季度,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2.72亿元,同比增长8.32%,撑起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7.58%。
创新生态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湖北兴之通电子科技的生产车间,自动化贴片机飞速运转。这家从事PCBA贴片加工的企业,投产后将开设20条生产线,带动150余人就业。通城深知,创新发展需要良好生态。当地政府积极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坪山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等载体,设立17个异地研发中心,集聚836名研发人才,获得12项国家级创新荣誉、79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通过实施县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制度,通城培育出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35名高校院所专家,完成64项科技成果转化。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拓新赛道,瀛通通讯进军大健康领域,平安电工布局新能源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
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通城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建立“一把手”亲自办、重点项目全流程帮代办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帮助60余家企业融入省级供应链平台,促成合作金额超10亿元。
在今年3月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通城聘任“招商大使”,全力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从田野到车间,从跟跑到领跑,通城以“芯”为笔,正在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正锚定‘建设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打造制造业强县’的目标,全面对接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通城县委书记黄建平表示,力争到2027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完)
![]() |
【编辑: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