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4日电 (李锋 刘思远)四月汉江的碧波,如绸丝带滑过汉川平原,穿过湖北钟祥汉江特大桥。中国铁路武汉局襄阳工务段沿江高铁介入组技术员艾斌,带领3名工友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他们将徒步对沿江高铁的桥梁、隧道、轨道设备进行一米不漏地检查。
2021年9月,沿江高铁武宜段开工建设,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约313公里。其中,途径桥梁88座,隧道25座,整个路段桥隧比84.8%。被誉为高铁线路“骨科医生”的沿江高铁介入组职工们,每天要与施工单位一起,对新建高铁设备进行“联合诊疗”。
8时36分,他们登上了钟祥汉江特大桥,相互配合检查钢轨焊缝、联接零件、泄水孔和道床板状态,测量轨枕间距、底座板平整度。“当当当……”桥上传来阵阵敲击声。“我们就像一群高铁‘捉虫人’,能听到这种‘当当当’的声音,说明这个路段没有问题,如果发出‘咚咚咚’的闷响声,极有可能是浇筑的混凝土不密实,就需要进一步检查。”艾斌手持检查锤,每经过一个泄水孔都要敲一敲,生怕错过一声异响。
三个小时,检查组的队员们行走7.6公里,发现道床板、防水层裂纹28处,位移观测标和等电位连接线脱落24处。11时50分,他们的午饭被送到了工地。艾斌吆喝着工友们收拾工机具暂时下道。在桥墩下,大伙边吃饭边说笑,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发现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最关键……
该段沿江高铁介入组现有职工44人,平均年龄28岁,负责227.686公里的新线介入工作。为确保沿江高铁武宜段顺利开通,他们11个专业检查组已在这里坚守60余天。
匆忙吃过午饭,艾斌和工友们又驱车前往3公里外的荆门西站,继续检查设备。此时,另一个轨道精调小组成员陈良俊和赵腾正推着轨道检查小车,对刚完成的100米轨道精调作业进行质量回检。“精调作业后两条钢轨轨距、水平误差要保证在1毫米之内,相邻轨枕上的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和水平误差要在0.4毫米以内。”职工赵腾说。
这已经是他们第三遍精调作业了,后续还有一遍,最终要保证线路静态TQI值1.0以下,达到全路领先水平。
目前,沿江高铁武宜段进入静态验收冲刺阶段。该段已检查销号桥梁、隧道、轨道、路基、路外环境等问题59750条,销号率98.08%;高铁线路三遍精调后,静态TQI均值1.03。
18时40分,暮色渐浓,介入组的职工们陆续回到了驻地。晚饭后经过简单整休,小伙子们再一次走进了办公室……(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