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8日电(董玉 李朝鹏)荆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25日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十年来荆门“四好农村路”发展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农村公路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
![]() |
2025年全市实施农村公路提升769公里,新增通双车道行政村132个,农村公路优良路率不低于70%,新改扩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4个、农村候车亭70个,建制村通公交化率增长不低于5%。推动农村公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法规更加完善、路网布局更加优化、路况水平持续提升、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唱响荆门农路“一路荆彩”品牌。
实施路网提升行动。优化路网格局。实施农村公路骨干网提档升级工程110.7公里;实施建制村双车道提升工程292.4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向村组延伸工程58.7公里;对次、差路段实施路面改善工程250.3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57.3公里。严格履行程序。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管、资金拨付等环节监督管理。提升建设品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管理,力争五色图评价实现全域“优”。
实施安全提升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整治,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动态清零,实施村道安防工程建设101公里,重点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17处。提升公路保护水平。整合基层交通运输执法力量,提升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效能,严厉打击破坏农村公路设施和侵占道路路权的各种不法行为,加强普法宣传。提升运输安全水平。落实农村客运班线联合审核机制,巩固提升客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监管水平。加强联动执法检查,发挥群防群管作用,严肃查处破坏道路、超限超载、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运输提升行动。提升城乡客运均等化服务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公交化建设,对人口密集且距离城区较近的区域,优先推动城市公交延伸;在客流相对稳定的班线,开展客运公交化改造;偏远地区按需开通农村公交,确保建制村通客车比例保持100%,通公交(公交化)比例增长不低于5%,新改扩建农村候车亭70个。提升城乡货运物流一体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优化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布局,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进村通道,优化运输线路与配送时间,助力农村物流发展。提升客货邮融合发展水平。新改扩建4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积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入驻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鼓励城乡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充分利用客运车辆闲置空间运输邮件快件。
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健全管养责任体系。明确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农村公路管理职责,夯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养护运行机制,鼓励探索多元化养护模式,确保有路必养。加强资金保障。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按需保障养护工程资金。积极探索“对上争资、政府投资、对外引资、社会融资、群众捐资”的多元筹融资模式。深入实施路长制。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各村配备2名护路员,负责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道路安全巡查工作。通过设置公示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告路长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大路况自动化检测力度,各县(市、区)对农村公路进行普检,根据检测数据科学制定养护工程计划。
实施出行服务提升行动。提升路况服务水平。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加强破损路面整改,次差路段整改达到100%,全市养护工程实施里程比例不低于5%。拓展设施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农村交通驿站、交通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优化完善交通引导、旅游引导、警示标志标线标识,做好出行指引服务。
实施和美乡村提升行动。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各地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清洁家园行动,引导共同参与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推进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特色品牌农村路。加强农村公路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历史文化、山水体系等有机结合,打造彰显荆门风貌的文化路。每个县市区要创建至少一条特色品牌示范路,唱响荆门农路“一路荆彩”主旋律。
实施助力产业提升行动。结合乡村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现代农业、旅游景区、农村客运、现代物流、邮政快递等一体化建设,盘活路域资源,拓展农村公路服务附加值。加快交旅融合步伐,挖掘路衍经济潜能,发挥整体最大效能。
实施就业增收提升行动。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就业困难人员。在日常养护中,鼓励将日常保洁等由沿线村民养护,按时给予劳动报酬。(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