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8日电 (李刘斈子)2025年春,鄂州以全国唯一承担“消费维权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试点任务城市的身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注了“鄂州坐标”。
鄂州缘何能成为全国唯一消费维权的试验田?一组数据标注出落子鄂州背后的深意:12315效能评价连续两年全省夺魁,投诉调解成功率提升至75.1%,位居全省前列;鄂州市市场监管局荣获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20余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市复制推广。
克级精度重构市井法则
4月20日清晨,65岁的市民刘慧芬握紧手机,站在海鲜摊位前。手机背面贴着一张蓝底白字带有公平图标的标签:“砝码重量:203.5克”。这是3天前她在鄂州市市场监管局“手机变砝码”流动点位上领到的“维权武器”。
“大姐,您这虾称重2斤,但手机放上去显示重量比标签重量重了半斤!”刘慧芬将手机往电子秤上一搁,秤盘数字瞬间跳到了“450.5克”。摊主讪笑着解释:“秤可能被碰歪了……”
刘慧芬掌中这台加载着“公平密码”的移动终端,成为其守护自身权益的“秘密武器”。10分钟后,摊主低头认罚,电子秤被执法部门当场没收。
这一幕,是鄂州市“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行动的缩影。今年来,鄂州重拳严打计量作弊行为,在各大农贸市场设置“手机变砝码”固定点位和流动点位,用检定误差不超过±1克的高精密电子秤为市民手机称重并贴标。
鄂州市市场监管局计量科科长盛莉介绍,目前,全市共建立电子计价秤作弊线索台账176条,摸排检查集贸市场及周边流动摊贩等商品交易经营主体共2064家,检查电子秤7807台,查处不合格电子秤217台;在全市42家农贸市场等地设置公平秤,近万名群众参与“手机变砝码”活动。
15分钟快检再造信任体系
4月2日,24座蓝白相间的检测亭如约现身街头。开启每月首个周三的“食材质检日”,一场食品安全“街头实验”正在改写传统治理模式。
菜贩老李攥着一把芹菜站在明堂路巷口。绿叶间的可疑渍痕让他进退两难,这是早上他从新来的批发商那里进的货。
“老哥,去蓝亭子照照。”卖豆腐的赵大姐说。扫码、取样、封存,当检测员小林将芹菜送入荧光分析仪时,仪器骤响的蜂鸣让他心头一紧。“叔,您这菜来得正好!”这个食品工程硕士指着波谱仪屏幕解释:“我们正在建立本地农残数据库,您看这个有机磷特征峰……”话音未落,食品初筛结果已推送至老李面前:“农残阴性,建议清洗后食用”。整个过程,计时器定格在14分37秒。
通过“移动实验室+数字砝码”技术矩阵,鄂州市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快检圈”,同步推广的“手机变砝码”行动,让8844部市民的手机成为行走的“公平秤”。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计量纠纷同比下降63%,农残超标率控制在0.3‰以下;全市18家食品(连锁)超市将快速检测合格后的相关农产品附上“肉菜放心追溯码”,扫码即可查看食材的“前世今生”。
30分钟“维权急诊”淬炼治理成色
近日,城东某商场的甜品店里,消费者张女士对着刚买的提拉米苏皱起眉头——奶油层里赫然嵌着几点霉斑。她一边拨打12315电话,一边踏入“消费维权保障”服务站。
“您慢慢说,我们同步取证。”工作人员小王迅速记录并同步取证。当监控视频定格在店员递出蛋糕瞬间,服务站门被叩响,消费者委员会调解员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执法人员联袂而至。此刻,墙上的挂钟分针刚转过半圈。
“30分钟完成取证、约谈、赔付,这就是‘维权急诊’的速度!”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廖婷介绍,这是“三消联动”机制成果,通过整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科、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及消费者委员会三支队伍,形成“一个中心对外、两个平台和解、三支队伍联调”闭环,以30分钟承诺重新诠释“顾客至上”。
鄂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荣获“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先进集体”制度层面变革更为深远:市市场监管局携手市人民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将群体消费者纳入民事支持起诉范畴,助力77名消费者达成20万元调解协议;打通消费纠纷处置全链条,将176件投诉线索转为执法案件,实现调解一件、根治一片。(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