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8日电 (李冬 汪扬)“空置房生钱了!”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白马泾社区富力西溪悦居小区(以下简称“富力小区”)居民陈芳,近日成功将闲置三居室出租给武汉卷烟厂职工黄亮,一年下来获得近3万元房租收入,而黄亮也告别了通勤2小时的奔波。
这样的双赢故事源于白马泾社区一个基层治理创新探索——产融共兴发展小组。
这个由社区牵头搭建的平台,正在建立社区治理新逻辑。一边链接企业需求,一边盘活居民资源,让企业发展成本降低,让居民收入增长,社区治理也随之焕发活力。
社区架起供需桥“空置房”变“暖心房”
白马泾社区位于美丽的金银湖畔,2023年5月组建,下辖富力、碧云天等4个住宅小区。
辖区内还有246家法人单位,既有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武烟集团、金银湖高中等“大块头”,也有中部慧谷等科技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
社区书记陈诚坦言:“辖区企业多、居民结构多元,如何让辖区发展成果精准惠及居民,是我们成立之初就思考的问题。”
去年一场居民议事会上,富力小区业主的抱怨引起社区注意:“房子空着大半年没租出去,中介费高,也不放心租客。”
另一方面,辖区不少企业也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出烦恼,职工有就近租房需求,却不好找靠谱、便宜的房源。
一方面,富力小区作为辖区空置率最高的小区,空置房近百套。另一方面,仅协和医院,就有几十名医护人员有租房需求。
陈诚决定“牵线搭桥”,社区做平台背书,打破信息壁垒,让居民出租省心,企业员工住得安心。
社区与富力小区万科物业方一拍即合,社区面向企业收集职工对租金、户型、装修风格的详细需求,物业临时托管闲置房源,双方合力免费为企业员工匹配精准房源。
李伊涵是协和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首批租户之一。此前三年,她居住在江岸区后湖片区,每天上班单程要转两趟地铁和公交,耗时70分钟。碰上值夜班,凌晨打车回家,一个月车费高达800元。
去年10月,在白马泾社区的帮助下,她租下一套房,面积120平方米,月租2000元。“社区推荐,房源放心。房东直租,价格便宜。从家骑车到医院西门只要5分钟,休息时间更多了。”李伊涵说。
截至2024年底,仅在富力小区,这一模式已促成63套房屋出租,为居民创收近200万元。
这场“试验”让陈诚意识到:社区治理的密码,就是把企业需求和居民利益拧在一起。
网格员变经纪人居民端稳家门口饭碗
尝到资源整合的甜头后,社区并未止步。
“企业总说招工难,居民却找不到工作,症结在于需求不匹配。”今年2月,社区9名工作人员成立“产融共兴发展小组”,进一步推进一揽子惠民惠企计划,首先聚焦就业,重点打造“15分钟就业圈”。
社区网格员化身“职业经纪人”,摸排企业用工缺口和居民技能特长,建立“人才库”与“岗位库”。
一张既美观又实用的招聘图片,能有效提升招聘效率。因此,从区工发投到白马泾社区挂职锻炼的潘文浚,自学海报制作技能。
今年3月,辖区企业万湖国际酒店提出,急需前台、保洁人员。小组立刻在居民群宣传,对前期提出求职需求的居民精准通知,很快,10人上岗。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相邻社区企业,春季急需20名普工。小组获悉后,又立即在本社区发出信息,筛选出有工作经验的居民,8人成功入职,缓解了这家东西湖重点企业的燃眉之急。
“以前人生地不熟,又有口音,不好找工作。”家住碧云天小区的陈阿姨经社区推荐,如今在中部慧谷物业担任保洁员,她称赞“家门口工作,时间灵活,方便照顾孙子。”
“今年初岗位缺口大,社区精准摸排到我们的需求,两周内就帮忙招聘到多人,真正是雪中送炭。入职员工都是附近居民,上班通勤方便,留存率很高。”中部慧谷三期财富兴园物业曾经理介绍,尤其是社区推荐的3名退役军人员工,大大提高了保安队伍品质。
黄鹤文体活动中心负责人更看重社区背书:“社区提前帮我们‘面试’了居民的工作态度和家庭情况,比海选简历更高效。”
今年以来,白马泾社区动态举办“网格微招聘”,发布70多个家门口岗位,促成40人上岗,岗位匹配度达90%。
“社区主动整合资源,不仅让企业烦恼解了,让居民腰包鼓了,也为社区自身赢得了更多信任和支持。”令陈诚欣喜的是,去年社区总体投诉量同比下降90%,富力小区物业费缴费率大大提升,今年还有30多位居民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
眼下,白马泾社区正将经验复制到更多领域,譬如链接多方资源举办高质量文化活动。陈诚的笔记本扉页写着一行字:居民和企业笑了,社区工作就对了。(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