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推广
湖北宣恩:75亩烟田的“救援行动”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5月14日 16:42
2025年05月14日 16:4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近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龙潭溪村的烟田里,一群身着“红马甲”的烟草技术员正挥汗如雨地忙碌着。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烟田的“救援行动”——他们正在为意外受伤的烟农王白祥抢救75亩濒临误期的烟田。

  意外摔伤:75亩烟田濒临荒废

  4月3日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椒园烟站的宁静。“李站长,老王采蜜时从树上摔下来了!”电话那头,王白祥妻子带着哭腔的声音让站长李伟瞬间清醒。原来,这位龙溪村的烟叶种植大户在采集蜂蜜时不慎从5米高的树上坠落,经诊断为面部粉碎性骨折,需卧床静养数月。

  此时正值烟叶移栽前土地整治的黄金时节。王白祥承包的75亩烟田已完成育苗,亟待起垄覆膜。若错过最佳移栽准备期,不仅会影响烟叶品质,更将导致约35万元的经济损失。

  火速驰援:23名技术员立下“军令状”

  上午8时整,李伟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技术骨干周长斌拿着笔记本介绍:“老王的地块情况我了解,土壤需要改良。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一周是完成‘三先技术’的最佳窗口期。”

  “我报名!”“加我一个!”技术员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经过两小时的讨论,一份详实的帮扶方案出炉:组建23人的党员突击队,制定“三先技术”实施方案,划分5个责任区,每区配备技术骨干,协调农机具3台、地膜500公斤,建立每日进度汇报制度。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技术助力救援

  在紧张的救援工作中,技术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抢救烟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们为每块烟田建立了详细的生长档案,实时检测并详细记录土壤湿度、酸碱度等关键指标,确保精准施策。

  病床上的王白祥通过手机视频连线远程查看,并根据多年种植经验和自家烟田实际情况给出建议:“薄膜要再绷紧些。”“垄沟可以再深一些。”这种“云监工”的方式,既保证了技术标准,又让受伤的烟农安心养病。

  田间作业中,技术团队运用了多项实用技术:使用改良型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环境,采用机械化的起垄覆膜一体作业提高效率,安排专人定期巡查田间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这些因地制宜的技术应用,既符合当地实际,又显著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风雨考验:暴雨中的技术攻坚战

  第五天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帮扶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技术员们冒雨巡查每块烟田,及时疏通排水沟渠。令人欣慰的是,采用新技术的田块无一积水,覆膜完好率达到100%。

  “多亏了碳基肥改良土壤,再加上科学覆膜。”王白祥妻子看着整齐肥沃的烟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更让她感动的是,技术员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她家修好了坏掉的电视机。随后的烟苗移栽工作技术员也是不落下。

  成效显著:产业帮扶见实效

  4月22日,随着最后一株烟苗植入土中,这场历时19天的救援行动圆满收官。如今,嫩绿的烟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预计亩产可达260斤,总收入约35万元。

  病床上的王白祥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等伤好了,我一定要多学植保技术。”更让他暖心的是,烟站还为他申请了产业帮扶资金2万元用于建设智能化烤房。

  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这场救援不是个案。近年来,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构建了完善的产业帮扶体系:建立“1+N”结对帮扶机制,培养新型职业烟农242户,累计开展技术帮扶1000余次。

  “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把烟农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宣恩县局(营销部)负责人王兴斌说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这些沾满泥土的坚守,让片片“金叶子”真正变成了烟农的“钱袋子”。

  夜幕降临,路边灯光亮起,宛如璀璨星河。这灯光,不仅照亮了王白祥一家的希望,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李双翔 刘必成)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