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年古城”为底蕴 以“现代都市”为舞台
大成武昌加速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这里,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名城,也是震撼世界、彪炳千秋的首义之城。这里,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也是商贸繁荣、百业昌隆的现代都市。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黄鹤楼、武昌江滩、两江游船等众多武昌地标,在全世界观众眼前亮相。凭借着浓厚的传统年味与创新文旅体验,武昌成为全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春节期间,武昌接待游客262.23万人次。
“夜上黄鹤楼”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昙华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汉秀剧场荣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1处不可移动文物、82项武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家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让历史触手可及;滨江商务区、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月亮湾城市阳台,绘就世界级滨水画卷。
拥有1800多年建城史的武昌古城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诗和远方”。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去年,武昌区接待游客超505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20亿元,文旅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今年一季度,武昌区实现社零额248.08亿元,居武汉市第一位,增速8.7%,在全市中心城区居首。
近年来,武昌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商圈迭代更新,拓展挖掘消费场景,促进商文旅“破圈”融合,打造华中重要消费目的地。
今年,武昌还推出武昌古城线、古城中南线、古城中北线、滨江焕新线等四条“商文旅体融合旅游线路”,每条线路都精彩好玩。
以“千年古城”为底蕴,以“现代都市”为舞台。
武昌正加速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核心区,为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作出武昌贡献。
黄鹤楼公园:黄鹤归来
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古楼,也是武汉的城市地标。白天登楼,眺望江城风光,体验“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境。夜间观秀,千年名楼化身数字诗卷,诗句随江风流转。
起义门:首义之门
作为武昌古城九门中现存唯一保留的城门,起义门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登附近的楚望台遗址公园,半个武昌尽在眼底。
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
户部巷:户部烟火
户部巷的老谦记枯炒豆丝、炸糍粑,粮道街上的烤苕皮、薯条吐司、赵师傅油饼包烧麦等美食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来寻味,如同城市的守护者一样,用地道美食盛起一碗碗人间烟火,治愈一颗颗滚烫的心。
武汉大学凌波门:珞樱缤纷
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校内有樱花1000多株,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流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辛亥革命博物馆:红楼秋韵
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又称“红楼”,代表了革命人士的鲜血和武昌起义红色精神的永驻。首义之城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深
昙华林是武昌文化之根,拥有中西风格融合的历史建筑共52处,被誉为武汉近代历史之缩影。山脚下的步行街、半山腰的音乐餐厅、山上的城墙博物馆……昙华林成了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楚河汉街:文化名片
作为省级示范步行街,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1.5公里,是全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这里集时尚流行品牌与顶级文化项目为一体,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武汉文化名片和商业地标。
武汉革命博物馆(红巷博物馆群):红巷春雨
这里有中共五大会址、武昌农讲所等红色旧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文化“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红巷已然成为热门红色打卡地。
武昌江滩:滨江焕新
武昌滨江不仅聚集了7家“全国首个”“华中销冠”“集团顶配”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成为了武汉商业密度最高片区,还集聚了500余家数创企业以及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大厦、武汉数创大厦等楼宇,形成了武昌最核心、最具活力的数创街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
策划/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撰文/杨蔚 张锦涛 况昕昀 项凯 甘甜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