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襄阳市谷城县紫金镇探索生态价值多元实现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5月23日 13:27
2025年05月23日 13:2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23日电 (阮班明 童光辉 高清书)入夏以来,深藏于鄂西北山区的紫金镇绿意正浓,生态产业红红火火。

  紫金镇地处谷城县西南部,西接十堰、房县,南邻保康,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这里3.8万亩茶园郁郁葱葱,春茶芳香未尽,又迎夏茶采收旺季。

采茶制茶富农家

  茶旅融合,如诗如画。自然生态成美景,上百棵千年银杏舒展扇叶,康养民宿点缀绿水青山间。

  美丽乡村串珠成线,百姓生活殷实幸福,构成一幅生机盎然新画卷。

  国家卫生乡镇、湖北省森林城镇、省级生态乡镇……一张张名片闪耀紫金。

  一个农业弱、零工业的山区镇,如何破解发展困局,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开矿只能带来短期效益,唯有践行‘两山’理念,创新价值转化路径,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紫金镇党委书记安少兵说,该镇立足生态优势,激活“茶旅融合”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在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中寻求突破,久久为功,让一方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金山银山。

  困境中破局——

  只有知责而担,才能知重而行

  善于补短板、加长板、布新板,是山区乡镇突破发展困局、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赢的有效路径。

  紫金镇地广人稀,群山叠翠,382.7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90%,常住人口9000多人与“绿”和谐共处,18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穿境而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是一道摆在紫金镇干部群众面前的时代考题。

  八年的脱贫攻坚战,虽然让该镇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迫切需要解决。

  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路子找不准;集体经济薄弱,造血功能差;人才流失严重,没人干事,哪有发展可言?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如何发展?路在何方?2021年,换届后的紫金镇党委一班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研究谋划未来发展走向。

  知责而担、知重而行。全镇上下既要破解财政薄弱、集体经济空壳的困境,又要扭转发展意识不足的被动局面。

  经广泛调研,充分征求各界意见建议后,该镇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心两带三区”的发展定位。

  “一心”就是以镇区为核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的配套完善,努力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两带”就是沿241国道打造“一路一景”和“一村一景”生态观光带,围绕磨盘沟战役和红三军驻扎地开展革命斗争的红色故事,打造花园村到干溪沟村的红色旅游带;“三区”就是建好军民融合康养区、福山茶旅休闲区和神话西游体验区。

  全镇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下决心擦亮“最美的茶旅小镇、最干净的山区乡镇、最诗意的栖居小镇”三张名片,让游客实现“来紫金,好心情”的美好愿景。

循环路四通八达
生态茶乡展新姿

  拓展中前行——

  生态就是财富,多元呈现价值

  在这里,生态是最大优势,绿色是最亮底色。紫金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实现生态价值的多元模式,让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

  生态产业立起来。走进干溪沟村的湖北裕溪茶业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将刚刚采摘的夏茶鲜叶加工成优质成品。

  “以前只采春茶,收入受限。现在茶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春、夏、秋三季都采茶,冬季还能通过茶园管理增加收入。”湖北裕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书成介绍,茶企已带动周边10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

  该镇以“扩规模、强品牌、优品质”为抓手,培育26个茶叶专业村、24家茶叶加工企业,成功打造“观山云峰”“晒紫金”等知名品牌,获得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畅销海外。引进种植500余亩安吉白茶,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湖北蓝溪茶业有限公司建成全自动生产线,出口量翻倍。2024年,全镇茶园带来10.8亿元产值。

  与此同时,该镇积极推广种植中药材,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包括铁皮石斛、灵芝、五味子等几十个品种,年产值突破2亿元。锡峰河村建成225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园,谷城县戈广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栽种天麻、黄精等中药材2000余亩,湖北庞氏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铁皮石斛被上海等地客商预订一空。

  生态旅游火起来。沈垭村千年银杏主题公园每年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玛瑙观村“一线天”景点成为游客避暑打卡地;孙家沟村杜鹃花海、吊楼村万亩竹海等特色景观吸引眼球;花园村“红色茶旅路线”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山茶园带动周边民宿集群发展。全镇形成“春品茶、夏亲水、秋赏叶、冬观梅”的四季游新格局。

  近年来,紫金镇连续举办茶文化节、银杏文化节,开发紫金山歌、板龙灯等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复原“西游地名”故事场景,打造特色小镇IP,营造“诗意栖居”意境。

  生态环境美起来。紫金镇畅通路网,6条总长60公里的镇域循环路串起垭子口等9个村,通村、通组道路全部刷黑,1774户村民实现“出门即走硬化路”的愿景。467省道改扩建工程彻底打通紫金镇与赵湾乡的交通“大动脉”。投资1574万元对紫百路实施提档升级,跨区域串联班河大峡谷、白水峪库区、沈垭村银杏公园等特色景点。

  紫金镇实现了从偏远山村到山水画廊的蝶变。

特色民宿受欢迎
水榭楼台入画来

  
奋进中突破——

  借势借力发展,务本务实振兴

  位于紫金镇的潭口二库施工现场,一台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刨挖泥土,加紧建设。这个总投资7.24亿元的重点水利项目,将有效解决数十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并通过创新“优水+”模式,带动清洁渔业、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目标。

  国家重点项目引江补汉工程,在紫金镇设有作业面,为此,该镇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经协调争取,引江补汉项目部在该镇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的现代化营房中心,六年后无偿移交给地方使用,为紫金镇后续发展积蓄优质资产。

  在借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该镇通过完善“能人信息库”推进“共享庭院”建设,有效带动人才回归、资本回流和消费升级。官坊村任洪涛捐资8800万元把庙凹建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点、孔溪沟村罗明富累计捐款300多万元兴办山区教育、中股岭村王平捐赠1000万元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创新“跨村任职”机制,14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跨村交流使用,49名村干部参与学历提升计划,培养出张明智等致富带头人。

  紫金镇镇长朱正丰说,通过政府积极引导,用有限资金撬动2亿元社会资本,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今,紫金镇已是全省有名的“茶旅小镇”,山乡面貌焕然一新,绿色生态名片越擦越亮,游客纷至沓来。

美丽乡村气象新

  安少兵表示,为增强造血功能,今年,紫金镇又在“五个一”产业上下功夫。做优一片叶,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做强一株草,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喂好一只鸡,打响散养土鸡品牌;养好一尾鱼,增加农户收入;新建一批民宿,把游客留下来二次消费。(完)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