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江岸区
武汉青少年调研里份“前世今生” 探寻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7月11日 15:02
2025年07月11日 15:0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1日电 (王晓璇 卢琪)7月10日,来自武汉11所学校的青少年走进汉口历史风貌区,调研里份的历史脉络和价值,了解居民的环境改善需求,借助AI工具创作文化产品、改造方案,以此探寻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

  当日,“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在江岸区举行,旨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城市肌理,让青少年亲身探寻城市记忆,脚步丈量历史厚度。

  “里份是武汉市独特的民居形式,始于清末,如同北京胡同、上海弄堂,是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之一。”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院团支部书记张丽娟向学生们讲述里份见证城市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变革。

  随后,青少年们走进百年里份——福忠里、保元里。步入福忠里形如城门洞的入口,只见约4米宽的巷道中,布置了花盆绿植、休闲座椅,墙面绘制各种卡通彩绘。武汉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方志编审处处长张昀介绍,福忠里是汉口唯一的空间布局形若堡垒的里份,共有8排房屋,中间4排成东西向排列,其余分列于四周,在转角处以角楼连接。

  在保元里,传统里份特色被保留,同时具有艺术工作室、品牌中心、画廊、历史展厅等多元业态。经过保护、修复,这里实现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老里份焕发出新活力。

  围绕调研主题,学生们制定调研计划、采访提纲,携带工具包,深入巷弄,采访里份老居民,追溯里份的建造背景和历史故事,用镜头捕捉建筑特色与里份的烟火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调研居民的居住环境痛点、文化活动需求、商业业态期许、公共空间要求等,拍摄里份现状影像。

  根据调研素材,学生们梳理里份“诞生—发展—荣光—没落—重生”的主线脉络,总结里份的现存问题和居民需求,借助AI技术生成里份IP形象和改造场景模拟图,开展“里份的新生”“时代记忆摄影展”等文化产品构思。

  “走进里份,和街坊邻居谈话,我们更深入了解老武汉人的生活,学习AI等技术,探索文化创新,这都有益于未来我们传承和发扬武汉文脉。”武汉市第六中学学生刘籽钰说。

  “‘行走课堂’使我们不局限于课本,实地了解武汉的本土历史文化,亲身感受城市的变迁和发展,由此切身体会到保护历史建筑的意义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武汉市第六中学学生黄馨潼说,通过调研和AI技术,将会把“武汉记忆”传递给更多人。

  武汉市七一中学老师彭君红用武汉话为学生们讲述里份的独特之处,“里份是乡愁的容器,是一段无法复制的城市记忆和独特的空间密码。多去看看和感受,是对我们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爱护。”

  江岸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为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引领作用,从去年起,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江岸之光·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并从线下向线上拓展,结合AI新技术手段,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走近峥嵘历史,走进老街老巷,走近我们的城市,更珍惜今天的生活,更热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祖国。(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