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开放运营 构建“离岸+在岸”发展格局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04日 17:42
2025年08月04日 17:4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4日电 (胡传林 吴文谨 罗奇)咸宁科技创新中心4日正式开放运营,构建“离岸+在岸”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活动现场。夏正锋 摄

  近年来,咸宁始终坚持科创引领转型发展,突出产业核心地位,统筹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全面服务“5+5”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阳光、土壤、空气、水分”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将政策作为创新生态的“阳光”,通过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将平台载体作为创新生态的“土壤”,通过集聚资源、开放合作,打造多层次科创平台矩阵;将创新文化作为创新生态的“空气”,通过活动赋能、人才集聚,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环境;将服务作为创新生态的“水分”,通过金融支持、数字赋能等,为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保障。

  上半年,咸宁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占GDP比重16.5%。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10.07%。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高效运营,聚合科创企业6200余家,达成合作成果近2000万元。

  紧紧围绕“2511”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即建成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和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2个科技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00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形成“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宁、引才在武汉、用才在咸宁”的体系布局,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23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咸宁企业科技含金量。

  截至目前,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入驻企业205家,来咸新建生产基地82家。为进一步完善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北斗七星式”矩阵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以高校资源为基、以产业资源为底,全面推动在岸科创平台建设。目前,咸宁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创新型县市1家。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

  据介绍,建设咸宁科创中心是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咸宁科创中心将与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共同构建“离岸+在岸”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聚焦咸宁“5+5”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本土、链接全球、创新策源、产业赋能,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最实的政策,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优质项目在咸落地、高层次人才来咸创新创业。

  活动现场,咸宁高新区与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科技学院4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并与上海孚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太宇星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鸣智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嘉一楚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艾思博(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智启翼行科技有限公司、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代表签订科创项目入驻协议。咸宁高投集团与中交雄安租赁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北京清科母基金、武汉东湖高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长江高新创新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活动开始前,与会嘉宾同市领导一行还参观调研了入驻咸宁科创中心的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分院、武汉纺织大学咸宁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咸宁装备制造研究院、湖北科技学院科创中心等机构。(完)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