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利川,层层叠叠的烟田在阳光下泛起金色涟漪。烟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走进湖北省利川市烟区,目光所及不仅是忙碌的采收场景,更是一张张洋溢着收获喜悦的灿烂笑脸。从田间到烤房,从库房到工场,烟农们用最质朴的笑容,讲述着“绿叶子”变“红票子”的幸福故事。
8月17日,南坪乡塘坊烘烤工场内,40多岁的滕创举正指挥着十几名工人搬运烟叶。他晒黑的脸庞上,两道浓眉高高扬起,眼角堆起的皱纹像两把小扇子,随着他洪亮的笑声一颤一颤。“今年这120亩烟田可算没白忙活!”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指着刚出炉的金黄烟叶,嘴角不自觉地上翘。这位有着十年种烟经验的“老把式”,自从掌握了“中高烟”关键技术后,每年增收都在10%以上。欣喜之余,他招呼妻子举起一杆烟展示成果,妻子脸上的笑容,如同捧着奖状般骄傲。
在汪营镇四圣祠村,烟农胡世忠正在自己烟叶库房里,捧着刚分级的烟叶仔细端详。阳光透过窗户,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光影。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烟叶,忽然“哈哈”大笑,又举起了手里的烟叶摇晃着:“瞧瞧这颜色,满是金黄多好看,越看越舒坦!”他转头对妻子说着,眼角的鱼尾纹舒展开来。今年他用上了生物质颗粒烘烤新技术,再不用半夜起身加煤,说起这个,胡世忠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当来到文斗镇金龙村的核桃园烟田边,此起彼伏的说笑声盖过了烟叶采收的“咔咔”脆响。50岁的周宇文扛着捆扎好的烟叶从田埂上走来,汗水顺着他晒得黝黑的脸颊滚落,却在嘴角凝结成一个满足的微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好事上哪找去?”周宇文边说边用袖子擦脸,结果抹得满脸烟叶的汁液,惹得周围的工友哄堂大笑。这个曾经在外漂泊的农民工,如今在烟田里找到了归属感,笑容里透着踏实。
利川市烟草专卖局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以科技兴烟为抓手,从育苗到烘烤各环节,以科技赋能烟叶生产全过程,不断提升烟叶品质。如今走进烟区,昔日种植“肩挑背磨”和烘烤“灰头土脸”的景象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挂着汗珠却轻松的笑脸。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烟叶品质,更让烟农们在劳动中收获了尊严与快乐。
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烟农和工人们三三两两走在回家的田埂上,欢笑声伴着烤烟的醇香,在田野间久久回荡。这笑声里,饱含收获的喜悦,凝聚着对技术的信赖,更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杨秀明 张小溪)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