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0日电(秦一琛)清晨6时许,家住夷陵区陈埫坪村的张少荣早早出门,在小鸦路边的绿化带旁步行4000步,来到房屋后面的口袋公园健身。
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晚能在干净美丽的道路上步行8000步,是张少荣的“小心愿”。如今69岁的他,出门步行,道路平整,空气清新,花草清香。而当年,道路坑洼,矿车穿城、噪音刺耳,是他最大的困扰。
“门口的路”拓宽改造,每天矿车的噪音没有了。
张少荣口中的“门口的路”是小鸦路。
小鸦路,一头连接小溪塔,另一头是鸦鹊岭。
这条连通小溪塔、龙泉、鸦鹊岭的“门口的路”,自1996年动工以来,张少荣每天从旁边经过,全程见证了路是如何修建改造的:2003年,建成二级公路通车;2010年,征地拆迁扩宽;2013年,升级改造成为双向四车道;2022年,花溪路至小鸦路互通工程项目实施;2024年,扩建双向六车道。历经十来年的建设,小鸦路向着正式改造完工发起最后冲刺。
“在柑橘厂上过班,在农资站上过班,运点货物出去,到处是矿车,说实话,倒车都没有地方倒。”说起20年前的情况,张少荣感慨万千。
对张少荣来说,“每天能在干净美丽的道路上步行8000步”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而更加便捷的交通,则是10多万名像潮汐般往返、驻扎于小溪塔、龙泉、鸦鹊岭、宜昌城区人们的共同心愿。
8月10日晚,正值周末,刘成的刘哥腊味私房菜忙得挪不开手脚,青椒炒腊肉一盘盘上桌,腊蹄子火锅的香气扑满整个客厅。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实则是道路改造带来的深刻变革。
“市里的客人多,我的餐馆就在港窑路口,自从港窑路通车以后,从市里过来的客人只需要20分钟就到这了,以往都是要从葛洲坝那边绕。”刘成说,平时自己种一些蔬菜,其他的菜在夷陵三巷采购,过去十来分钟就到了。
经营农家乐11年,刘成感受到小鸦路改造给他带来的收入变化。
“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客人就不愿意来,虽说我的腊味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是考虑到交通问题,市里的客人还是觉得不方便。”现在除去厨师工资和其他成本,刘成一个月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
道路拓宽,全线通车。作为连接小溪塔、龙泉、鸦鹊岭及宜昌城区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这条全市“门户大道”全长约28.9公里,其中19.6公里已改造为双向六车道,全道路刷黑并全线通车,“矿车穿城扰民”成为历史。在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时,优化了全区“城市骨架”,一举改写从小溪塔到鸦鹊岭仅有一条双车道的历史,真正成为宜昌城区与小溪塔的“半小时通勤圈”快捷新通道,有效缓解西陵、伍家区来夷拥堵,极大便利两地通勤人员的工作生活。
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加速度”,不断筑就人们的“幸福路”。过去10年,小鸦路沿线的“刘成们”曾许下一个个心愿,随着一个个工程落成、一条条道路延伸,这些心愿渐渐如愿:宜黄路口、港窑路口等交通枢纽节点贯通,道路全线绿化改造,本地腊货、柑橘等农产品的销路越走越宽,以东城园区、高铁北站产业园、楚能产业园等为重点的区域工业高速发展,就业门道越来越广。
面向未来,刘成许下新的心愿,希望从五湖四海到夷陵区的客人越来越多,“每天多赚一点”的梦想变为现实。(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