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咸丰:一场融合发展的增收交响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28日 15:17
2025年08月28日 15:1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近日,走进湖北咸丰烟区,只见豆叶轻摇,豆荚饱满,结束烟叶采收的土地并未闲置,反而呈现出一幅“烟粮共融”的收获图景。这不仅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成功创新,更是保障烟农种植效益、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烟豆套种。

  “今年我在烟地套种了20亩大豆、50亩红薯,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能多赚不少钱!”在咸丰县曲江镇,烟农刘勇高兴地说道。这样的收益变化,正是咸丰县推广烟粮融合种植模式成效的缩影。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指导方针,有效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户收益、改善土壤结构、缓解烟粮争地矛盾,咸丰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构建“以烟为主、烟粮协同”的现代耕作制度,全面推动烟叶与粮食作物融合发展。

烟薯套种。

  立足咸丰山区耕地资源有限的实际,该县积极建设烟粮融合发展试验区,大力推广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轮作、套作模式。目前,“烟+豆”“烟+薯”等套种模式,以及烟后接茬种植高山蔬菜、油菜等后作模式,已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示范效应,为烟农开辟了一条“一地多收、稳产增收”的新路径。

  在不断试验示范基础上,咸丰县局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探索出“烟叶+大豆”“烟叶+红薯”“烟叶+油菜”等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今年全县推广烟薯套种近5000亩、推广轮作绿肥油菜1.1万亩,在稳定烟叶产能的同时,有效保障了烟农收益。”咸丰县烟草专卖局科研负责人介绍。

烟后轮作油菜。

  更值得关注的是,烟粮融合不仅实现了“一地多产”,还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烟豆套种可借助豆科作物固氮养地,提升土壤肥力;烟薯模式有利于保墒抗旱、改善烟株生态环境,减少根茎类病害的发生;烟后轮作油菜作为绿肥还田,有效改良了土壤环境。”咸丰县局高乐山烟站唐超说。

  如今,烟粮融合已成为咸丰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夯实烟叶产业根基,增强抗风险能力,也为推动烟叶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动能。下一步,咸丰县将继续优化融合模式、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烟农增收共赢的现代发展之路。(吕元)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