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升级城市更新加快转向“投资于人”
打造万里荆楚绿道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实习生 赵尹 彭馨仪
城市更新,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抓手。
8月28日,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介绍,全省已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7800余个,完成投资额近3500亿元。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宜昌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武汉、宜昌入选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城市,襄阳、宜昌、孝感入选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荆楚大地上,一批具备宜居、美丽、韧性特质的城市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市更新打开荆楚四幅新图景
用“居民出资、企业兜底、政府奖补”的思路,服务老旧小区原拆原建。8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将镜头对准宜昌望洲岗片区危旧房改造。
经过原拆原建改造,宜昌原望洲岗10号居民楼有了一个新名字:望洲幸福里。这一饱含美好寓意的名字,既生动体现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是湖北在城市更新领域积极探索、蹚出发展新路的典型缩影。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旧城改造,而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城市变革,对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湖北,城市更新已然成为一把“金钥匙”,为老百姓打开了环境改善、空间焕新、颜值擦亮、韧性提升的新天地。
蕴含温度的城市更新,将一幅幅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10个省级试点项目,通过重组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各类支持政策、链接外部服务资源,打造“住、吃、游、购、娱、医、养”全生态服务,让房地产从“建房子、卖房子”向“既建房子卖房子、又造服务卖服务”转变;48个项目采取“原拆原建”方式推进老房更新,6500余户居民住上新房,危旧房改造“产权人自主更新”模式,消除旧居的隐患,建起新家的温暖;加装更新电梯让十几年没下楼的“悬空老人”方便出行,社区盒子集成解决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350万个联网车位实现闲置车位全市调控、错时共享,让幸福的安居生活触手可及。
内外兼修的城市更新,为一座座城市增“绿”量、提“精”度、植“文”化。
全长105公里的东湖绿道形成闭环,宜昌卷桥河湿地公园、孝感槐荫公园等,不仅让年轻人找到了放空精神的去处,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尽情奔跑撒欢、释放天性的场景;依托城市公厕、闲置用房和小微空间精心打造的城市驿站,不仅为城管环卫工人提供爱心歇脚点,也成为集饮水、充电、售卖、休憩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共享空间;老厂房蝶变城市新地标、百年历史建筑成为城市文旅名片,全省历史建筑数量增加至4455处、实现翻番,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生。
以绿为底的城市更新,为一张张生态画卷增添丰富色彩。
坚持“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照纹劈柴”,将城市轻轻安放在山水之间。45个城市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武汉成为中部地区首座千园之城;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县城餐厨垃圾实现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沿江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生态绣带,荆楚大地再现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生态美景。
科技赋能的城市更新,让一次次城市运行安全有序、智慧高效。
供水管道更密,供气管网更长,“优质水”“安全气”走进千家万户。17个市州CIM平台全部上线运行,初步实现城市风险防控与治理效能的“一网统管、一屏通览”。省市县三级一体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城市风险防控正加快从“人海战术”向“智慧防范”转型。
伴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升级,发展活力的加速释放,湖北的城市变得更加宜业、宜游、宜居。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2.89%提升至2024年的66.35%。
让城市更新加快转向“投资于人”
“城市更新”,被写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这也为湖北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谋篇布局“十五五”,湖北城市更新又将如何“更新”?
“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加快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布会上,刘丰雷掷地有声。
值得期待的是,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将让更多百姓过上幸福的安居生活——
因地制宜推动老旧街区、厂区等功能转换、品质提升和场景营造,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有序推进危旧房、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健全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机制和绿色建筑管理机制,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打造万里荆楚绿道串联城市生活,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加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和能力建设,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房屋市政工程和既有房屋安全监管,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持续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快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推进城管进社区、进小区,物业服务进家庭,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城市CIM平台,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要锚定高质量,还需持续探索模式、健全体制机制。据介绍,湖北将以“重构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以“重塑城市商业生态”为手段,以“安全化、适老化、适儿化”建设为重点,以“重组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各类支持政策和链接外部服务资源”为保障,用好“建设标准、资金平衡、群众工作”三把钥匙,在城市存量更新提质与增量小区开发建设中加快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一系列保障举措,也将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湖北将加快完善适应存量更新提质的土地规划、财税、金融、审批等政策体系,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
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万滋仁说,湖北正在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实施监督机制,就像给城市做“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校准方向,提升规划响应速度和空间治理能力。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