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江岸区
武汉青少年由“行走课堂”探寻抗战岁月 点亮信仰之光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29日 11:31
2025年08月29日 11:31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9日电 (孟姝琪 卢琪)在革命旧址聆听抗战故事,由互动展览沉浸式感受烽火岁月……“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主题思政实践活动第五场28日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举办。来自武汉市8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在互动式学习、沉浸式体验中重温英雄事迹,感悟抗战精神。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武汉沦陷之际,诗人艾青写下这首泣血之作,道尽家国之痛与赤子深情。”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武汉市解放中学老师吴又存以“铭记历史爱国担当”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慷慨激昂的讲述,让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

  吴又存向学生们讲述陈怀民路、郝梦龄路、张自忠路、胜利街的来历,以及武汉这个独特“英雄街区”的意义,“历史的回响并未消逝,它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当他提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曾发出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应答。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萌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阐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等内涵,帮助学生既“知史”又“识理”。

  随后,学生们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在“烽火少年行”红色剧游中探寻抗战历史。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近期推出《英雄城市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陈怀民在笕桥航校使用过的皮箱、冼星海在武汉创作的《战时催眠曲》手稿原件、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通讯等珍贵文物首次亮相。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们在“穿越1938——武汉献金运动”互动中重回历史现场,目睹民众踊跃捐款、支援前线的感人场景。

  “由书本学习的历史知识印在脑海,‘行走课堂’则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印在我心里。”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学生张绎辰说。

  “在这堂不一样的思政课里,我深深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们将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武汉市七一中学学生李诗晨说。

  “这堂不一样的思政课,不仅是综合素质的锤炼,更是精神的洗礼。孩子们会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位学生的奶奶专门记录了孩子的所见所感。

  “这样的思政课有温度、有情怀。”吴又存说,“老师怀着对抗战先烈的崇敬心情去讲述、真情涌动,而孩子们听得热血澎湃,起到以知促行、沟通心灵的作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江岸区用好红色资源,贯通线上线下,连续两年开展“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活动,持续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本次活动引导青少年走出“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在实践中感悟抗战精神。据了解,活动还将作为江岸区“同上一堂思政课”和全区中小学校“百场主题班会”的内容,实现优质思政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深度传播,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强国有我”的种子。(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