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0日电 (岳黎)近日,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三堡垭村,海拔860米的半山腰上,一片梨园迎来了丰收的时刻。一个个饱满金黄的秋月梨压弯了枝头,在青翠山峦的映衬下,一派丰收的景象。
![]() |
“我们这山上种的梨,甜度高、水分足,特别受欢迎!”果园主人李运峰一边将刚摘下的梨轻放入筐,一边笑着说,今年种了1.5亩梨,每斤能卖到4元,预计仅梨子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左右。采摘完成后,这些新鲜的梨子将被直接运往城区,交付到客户手中。
果园深处,一片苹果林也已初现红晕,十月份将迎来成熟期。这小水果种植园,如今已成为李运峰的“绿色银行”。
此前,李运峰灌溉果园全靠天河水窖蓄水,每到枯水季节,就不得不前往邻近的保康县购买灌溉用水,每车水要花费700元,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种植成本。
而在海拔1300米的山坳里,返乡创业的陈宗莲正握着高压水枪冲洗猪圈。600多头生猪在清爽的环境中悠闲踱步,偶尔发出满足的哼哼声。“现在想用水,水一开就来了。”她关掉水阀,抹了把额头的汗珠,“之前可没这么轻松。”
记忆将她拉回前几年的那个酷热的夏季。持续干旱让水井见了底,猪场每天需要大量用水维持基本运营。“一车水700元,光是买水就花了4万元。”那段日子,一天不洗猪圈就臭气熏天,我当时真的想放弃了。
改变始于2022年。夷陵区启动农村供水保障“一年补短板,三年大提升”行动,三堡垭农村供水工程被纳入规划。2023年1月,工程正式动工。
工人们沿着陡峭的山坡铺设管道,采用分级加压的方式,将黄柏河的原水一级级提升到平均海拔850米高的村庄。针对高寒山区冬季供水设施易结冰的问题,工程人员给泵站加装了加热装置,并用保温材料将管道包裹得严严实实,确保寒冬腊月也不会冻结。
历时一年,投资949.4万元的供水工程终于在2023年12月竣工通水。400立方米/日的净水规模,足以满足1108人的用水需求。
对于村里的产业发展,通水更是一场“及时雨”。李运峰计划引进自动灌溉系统,进一步提高果园的科技含量。陈宗莲的养猪场再不为用水发愁。“水通了,心就定了,可以放手大干一场。”
新铺设的供水管道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连接起散落的民居和产业。驻村第一书记高德峰感慨道:“基础设施的改善,让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乡村振兴,首先就要破解这些制约发展的瓶颈。”
夷陵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规划图上,白马水库及配套水厂管网工程、新建横溪河净水厂工程等更多项目正在推进。为了保障农村供水提升,共谋划了23个项目,总投资7.71亿元。
至2026年,所有项目竣工后,将改造升级供水能力9500吨/日,新增供水能力2.31万吨/日。届时,夷陵区部分乡镇及农村季节性缺水、水质水量不达标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供水保障覆盖率可达95%,40万群众将从中受益。
水来了,生活甜了,产业兴了。一股清泉,正滋润着三堡垭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