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竹溪公交变革织就三省协同发展新图景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9月10日 12:03
2025年09月10日 12:0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0日电 (严磊 汪鹏)秦巴山脉层峦叠嶂,曾牢牢锁住鄂陕渝交界处的湖北省竹溪县。如今,这个边陲小县用一场深刻的交通变革,将天堑变为通途,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系统变革:“一县一公交”重塑山区出行模式

  竹溪的交通变革始于系统性重构。面对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自然条件,县委县政府坚持“民生为本、交通先行”,率先实现“一县一公交”整合,由安达客运公司统一运营,构建起“一核两轴”公交骨架网。

  创新推出的“五定六统一”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山区出行体验——定线路、定车型、定票价、定时间、定调度,统一标识、管理、调度、服务、安全和监管。城乡公交票价降至原班线的30%-40%,新能源车辆占比超80%,536个候车亭点缀在山间路旁,形成了“城区枢纽-乡镇站-农村亭”三级无缝衔接的站点体系。

  科技护驾:电子围栏为山区行车系上“安全带”

  山区行车,安全至上。竹溪创新构建“机制+科技+人文+市场”四位一体安全监管体系,为公交网络系上“安全带”。

  最具特色的是智能电子围栏风险预警系统。基于历史事故数据,系统划定了17条高频风险线路,实时监控团雾、急弯、陡坡、结冰等隐患,自动推送语音避险指令。遇突发情况,可一键生成临时电子围栏,定向推送预警信息。同步实施的《驾驶员谈心谈话制度》则关注人的因素,2024年开展谈心153次,有效降低交通违法率91.3%。

  跨省联动:“8线联动”织就省际公交网

  2024年4月30日,竹溪至平利省际公交开通,成为十堰首条跨省公交线路。此后,十堰乘势而上,形成“8线联动”的跨省公交网,覆盖鄂陕豫三省边界382.8公里,设站378个,年均运送乘客超6.3万人次,贯通6个“口子镇”。

  跨县公交同样精彩。竹溪—竹山专线单程33公里,设39个站点(含8个“山货驿站”),日均3班对开,运输效率提升40%以上。这些驿站成为农产品流通“快车道”,日均运输贡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1.2吨,有效破解“出山难”。

  交旅融合:公交串起三省风景线

  交通变革催生了深刻的产业融合。竹溪积极探索“交旅农融合”,推动“公交+旅游”“公交+文化”“公交+商贸”多元发展。

  武陵不夜城2024年游客量突破1400万人次,其中30%来自陕西,跨省公交功不可没。结合国家级非遗山二黄戏曲推出的沉浸式演出《武陵梨园情》,成为吸引跨省游客的文化名片。在鄂渝陕农贸广场,跨省商品展销区2024年促成鄂陕合作项目12个,年贸易额突破3.6亿元。

  “溪循环”效应:交通先行激活区域经济

  数据显示,2024年竹溪县GDP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12.3%,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随着“村村通”公交覆盖,农村物流体系日益完善,2024年通过公交运输的农产品总量达2.3万吨,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在跨省公交带动下,竹溪与周边省市合作项目达48个,总投资额超26亿元,涵盖农业、旅游、制造、物流等多个领域。

  更可喜的是人才回流。2024年全县新增返乡创业人员1632人,创办企业328家,带动就业2600余人,形成了以竹溪为圆心的区域发展“溪循环”。

  从深山阻隔到三省通衢,竹溪用交通变革打破了地理桎梏,织就了一张惠民便民、促进发展的交通网。未来,随着向重庆巫溪方向的进一步延伸,“秦巴公交走廊”将更加畅通,竹溪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将愈加凸显。(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