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1日电(柳钢 汪静)9月10日,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120多名各民族同胞共同走进一堂特别的“石榴籽”思政课堂,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文化课主讲教师是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杨凤娇。她从发音规则、方言差异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通过精准对比宜昌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对易错点进行重点“纠音”,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讲好普通话是‘生命线’,学好宜昌话是‘幸福线’!”来自甘肃张家川的回族同胞哈荣深有感触地说,这堂生动实用的“文化课”让他“对扎根宜昌、融入宜昌”更有信心了。
课堂进入充满温暖的“亲情课”环节。庄重而温馨的“党群共建、团结共融”结对仪式,成为最动人的教学现场。
![]() |
台上,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多个党支部的代表们,化身融入城市的先行者、“辅导导师”,与各族同胞代表紧握双手,互致美好祝福。
新疆维吾尔族的女青年约则热古丽·斯玛伊力笑着分享她的“融入感”,“有了党员‘亲戚’真心实意地结对,心里踏实多了,连家人都说我变得更有活力了!”
“法规课”由多位“政策导师”共同讲授。宜昌市民宗委党组成员、市援藏办专职副主任覃金山担任“法治老师”,西陵区民宗局局长李衡担任“政策老师”,西陵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王金幸担任“安全老师”。这堂“法规课”,用法规政策的关怀和安全知识的防护,为各族同胞的幸福生活筑起坚实屏障,让“石榴籽”的联结在法治与安全的护航下更加紧密。
压轴的是一堂来自基层的“实践课”。民族团结宣讲员、新华书店屈原书城阅读顾问向晴晴以一名图书管理员的视角,用生动的故事传递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暖流。
良师共育,石榴花开向未来。下课铃声响起,教师节的“石榴籽”课堂也圆满落幕,但各界“良师”们播撒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在宜昌这片热土上,各族同胞越抱越紧。(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