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加快数智化转型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9月11日 16:06
2025年09月11日 16:0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1日电 (陈利波 邹瑜 汤倩玲)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长江航运迎来黄金机遇期,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船舶流量持续增长。长江海事局,加快数智化转型,全力保障长江航运安全畅通绿色高效。

  整合航运信息打造航运数字中枢

  走进长江海事局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映入眼帘。屏幕上,长江干线宛如一条蓝色“数据流”,各类船舶图标闪烁其间,气象、水文、船舶动态等信息实时更新。

  “这是我们开发建设的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它就像长江航运的‘数字大脑’。”长江海事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个平台集成了航道、水位、气象等118类、100亿条长江航运相关信息,打通了 VTS(船舶交通服务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等监管手段,实现了“全要素融通、全过程管控、全场景应用、全流域协同”。

  为了让监管更加精准高效,长江海事部门聚焦风险驱动,以水上运输全航程和水运物流全周期为主线,构建了125项风险识别模型,实时分析研判通航环境、船舶、船员、船公司、港口作业、防污染等风险隐患,分类分级智能推送任务处置,实现风险隐患智能识别、主动预警、提前防范、及时化解,推进海事监管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以前依靠现场巡航监管,现在通过智管平台实现了精准监管,效率提高多了!”九江湖口海事处执法人员王乐深有感触。

  数据显示,智管平台2025年正式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排查、发现风险隐患9.3万项,服务船舶锚泊8.76万艘次、船舶过闸2.7万艘次。同时,海巡艇出航时间减少40%,非现场巡航占比达48%,现场监管精准性不断提升,执法成本明显降低,监管质效不断凸显。

  聚焦重点领域搭建动态感知网络

  智能化的背后,是各项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建设运用。

  近年来,长江海事局大力推进“可视长江”建设,加快推进CCTV全域覆盖,协调接入127座桥梁、324座渡口、57座客运码头、119座危险品码头以及258艘渡船、212艘客船、686艘危险品船船载视频信号,辖区CCTV覆盖率提升至83%。

  “长江海事局辖区有危险品船公司200余家,年危险品货物吞吐量2.2亿吨、客运量达3800万人次。”长江海事局副局长左中君介绍,“涉客涉危船舶关系到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长江海事局在涉客涉危等重点船舶中推广智能监控系统,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在武汉两江轮渡公司监控室,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就能实时查看每艘轮渡的驾驶室、甲板、机舱等动态。

  据悉,该系统集“实时画面传输、AI风险预警、航行数据记录”于一体,一旦发现船舶走错航路、违规锚泊以及船员疲劳驾驶、违规使用手机等不安全行为,能第一时间识别、报警。随着系统全面应用,航运公司建立岸基监控制度,安排专业人员24小时值班,对船舶动态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处置系统告警信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目前,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470艘涉客船舶、760艘涉危船舶已实现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涉客涉危航运企业实现对所属船舶、船员驾驶不安全行为的智能识别、主动预警。

  除了涉客涉危船舶,桥区水域也一直是长江海事部门监管的重点。

  “我们推动69座跨江桥梁加装防撞设施,为大桥装上了‘防撞衣’。”长江海事局通航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同时推动32座桥梁加装防撞主动预警系统,通过应用电子围栏技术,实时识别、预警桥区水域船舶偏航、超高、超速等异常状态。”

  近年来,长江海事局深入实施“内河航运安全管控与应急搜救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积极推进“长江新链”建设,初步建成以5G宽带传输网路全覆盖为核心的通信链,长江干线5G覆盖率超95%,实现5G-A通感信息与AIS船舶信息、VTS雷达信息、CCTV视频等多源数据融合,打造形成长江通感智联网络。

  此外,海事部门还建成30个重点水域智能卡口,实现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智能卡口全贯通;深化北斗和AIS基站互联互通,对184座基站数据多源融合,长江干线船舶AIS识别数量增加了27%,“看得见、辨得清、管得住”的动态感知网络已全面形成。

  提升航运效率惠及广大船舶船员

  “以往过闸等待时间长、移泊比较频繁,操作不当可能使锚链打绞。现在我们从进入锚地、接受安检到出发过闸,只需要移泊一次,既安全又省时!”9月6日,在宜昌,一位经常通行三峡船闸的货轮船长表示。

  这一变化得益于长江海事局组织开发的船舶智能化锚泊服务系统。通过系统,海事部门实施入锚、在锚、离锚全流程管理,船舶航行、待泊与码头装卸流畅衔接,锚泊秩序更加规范,港口作业效率也得以提升。

  同时,海事部门充分整合辖区锚泊水域资源,科学区分锚地功能,实施分类管理,拓展锚地容量。目前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专用、公用锚地达69处,新增锚位2528个,供港口作业船舶和过境船舶锚泊。

  此外,长江海事局还在武汉、宜昌等地打造“水上综合服务区”,除提供锚泊服务外,还配备超市、快递收发点、医疗室等便民设施。

  着眼流域协同发展,长江海事部门依托智管平台,突破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深化干支协同融通,与赤水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汉江、鄱阳湖、枞阳小港等地区签订干支联动、江湖联动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实现水上重大安全信息和联动管控及时共享互通,长江干线与支流船舶调度更加高效,有效提升了航运效率。

  在系列智慧化监管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海事局高效保障了每年近160万艘次船舶、近19亿吨货物安全进出港,安全维护3800万人次、400余万车次安全出行,长江航运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事故指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