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
卢绍团:行走在桥隧之间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9月12日 11:16
2025年09月12日 11:1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9年前的一个傍晚,卢绍团像往常一样走出地下厂房。夕阳正悬在山脊线上,他眯了眯眼,在地下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突然接触到自然光,眼睛还有些不适应。转身拧开水龙头的阀门,他俯身掬起一捧水,将脸埋进水中,用力搓了搓脸。片刻清醒后,他转身向办公室走去,他知道,李师傅应该在等他了。

  公路“补习生”

  “你都四十了,还这么折腾干啥?”身边的人问道,他笑笑回应:“四十咋了,不正是学习的年纪。”此时,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正在战略转型,准备开辟首条公路项目,对于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来说,这个陌生的领域,技术规范、管理模式、风险点都大不相同。

  从“行家”变“新手”的心理落差,是转型路上的第一道坎。卢绍团却没有犹豫,在施工现场认识了常年从事公路建设的李师傅后直接拜师,开始补“公路课”。

  规范差异是第二道坎。他沉下心来,从零开始。“那时,他的办公室简直就是‘图书馆’,桌上公路规范的资料堆得比谁都高。”同事们回忆说。

  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两大领域虽有差异,但无论水利还是公路,混凝土标准规范、力学基础、材料科学、地质勘查等是两大领域的共同基石,项目策划、成本控制、质量安全、团队协作等管理逻辑一脉相承,他丰富的管理经验成为宝贵的“通用货币”。

  2017年10月,卢绍团调往巴通万高速公路施工项目部任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负责两个互通工程及55座大中型桥梁,其中地形复杂的清江枢纽互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了摸清第一手情况,他跑遍巴通万项目现场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烈日当头的路基填筑现场,还是深夜轰鸣的沥青摊铺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现场技术员印象深刻:“有次下大雨,我们都以为他不会来了,结果他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出现在泥泞的边坡上,说要亲眼看看排水措施的效果。”他不仅仅满足于看懂规范,更追求“为什么”,对技术细节“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和付诸实践的执行力,让他在公路建设领域迅速站稳了脚跟。

  洪峰下争抢工期

  2020年7月,重庆垫江,高滩河畔,暴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周。河水浑浊汹涌,不断冲击着刚刚筑起的高滩河大桥二号主墩。深夜11点,工地值班室的灯还亮着,卢绍团站在窗前,眉头紧锁。桌上的对讲机不时传来现场班组的呼叫:“卢部长,水位又涨了!”

  这是他调任垫江总承项目部工程管理部主任的第六个月,也是S415公路项目开工以来最艰难的时刻,高滩河大桥成为全线通车的“卡脖子”难点。

  “走,去现场。”他抓起安全帽,对身边的年轻技术员说道。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安全帽上,探照灯的光束在雨幕中划出一道道苍白的轨迹。这样的紧急情况,对卢绍团来说并不陌生,多年的一线施工管理经验,让他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都尽可能保持冷静。连续暴雨导致河水两次倒灌施工现场,抽水机24小时不停作业,卢绍团就在现场协调指挥,连续多个昼夜坚守岗位。

  “洪水退去的那个凌晨,他全身都是泥浆,站在齐膝深的水里指挥清淤,远处看着就像个雕塑。”现场施工员回忆道。问起这件事,卢绍团只是摆摆手:“那时候每个人都在拼,我又怎么能离开?”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仅克服了洪水和疫情的影响,S415公路建设更是取得了科技进步奖,公司级工法2项,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涉水环境承台围堰咬合桩施工工法》不仅保证了工程进度,还直接产生了110.8万元经济效益。

  2021年6月30日,S415公路如期通车。竣工仪式上,垫江县领导紧紧握住卢绍团的手说:“你们创造了垫江速度!”这一刻,所有艰辛都化为了欣慰的笑容。

  67公里的脚印

  对于卢绍团来说,一个项目的结束意味着新挑战的开始。2022年11月,他调往安徽和襄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担任总经理助理,全面负责三、四、五工区施工生产工作。

  和襄高速是安徽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关注度高,工期紧、任务重。开工初期,他做了一件让年轻人大吃一惊的事——用两条腿把67公里的线路全部走了一遍。

  “卢总带着我们一步步熟悉整个线路情况。”2022年新入职的大学生说,“一边勘察一边给我们讲解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那些现场经验,是书本上怎么都学不到的。”白天,他深入现场实地勘察,带领测量人员及工区管理人员复核主线及临时用地红线、为大临场站选址做准备。夜晚,他继续组织管理人员研究图纸,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每天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顺利有序推进。“图纸是工程的语言,只有读懂了图纸,才能做好工程。”他常常这样告诫年轻人。

  在他的带领下,和襄高速三、四、五工区的施工进度一直保持全线领先。2023年,获评安徽省六安市交通项目劳动竞赛第二名,他个人也被评为和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优秀建设者”。

  但最让卢绍团自豪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团队年轻人的成长。“和襄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大多是应届毕业生。”他说,“看着他们从刚开始的懵懂到逐渐独当一面,这种成就感特别珍贵。”

  他注重培养新生力量,通过个别谈心了解每个人特点,分配合适的岗位,同时组织专业培训,采用老带新的办法,使新员工快速成长。“你们要快点成长,将来这些大工程都要靠你们来建。”卢绍团常这样激励新员工。“他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做事。”这是一批又一批经他指导的新员工最诚挚的感谢。

  2025年8月28日,和襄高速(六安段)主线贯通突破百公里,首段公路具备通车条件,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通车目标。49岁的卢绍团站在柏林互通上,抬头望向远处,一排排桥墩正在拔地而起,路基向群山深处延伸,那里有更多的桥要架、更多的隧道要通、更多的路要建。而他,依然会是那个第一个冲上前去的“铁榔头”。(王宇展 王雅琪)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