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鄂西山区的建始县已步入烟叶采收烘烤阶段。一片片烟田陆续褪去青绿,转而披上成熟的金黄。当前,全县烟叶生产全面转入采烤阶段,技术指导依然紧跟农时,为烟农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田间“把脉”:技术指导精准到户
“老廖,七月打顶那会儿控高控得不错,现在上部叶成熟度很均匀,采收时候要把握好时机。”在建始县龙坪乡烟农廖礼洲的烟田里,烟技员王顺明一边查看烟叶成熟情况,一边叮嘱采收注意事项。
时间回到七月,正值全县烟叶打顶关键阶段。当时,和王顺明一样,建始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组织的50余名技术员全部下沉一线,带着《烟叶生产关键环节技术图表》,深入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烟农开展打顶留叶、水肥调控和病虫害防治,为烟叶产量和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七月打顶的时候,技术员三天两头往田里跑,图表就贴在家门口,什么时候该打顶、留多少叶,清清楚楚。”烟农廖礼洲对当时的指导记忆犹新,“现在看到烟叶长势这么好,更加信服科学技术了。”
这种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已在全县发放1000余份,覆盖大部分烟农,真正实现了技术指导精准到户、措施落实到田。
课堂“赋能”:培育新型职业烟农
“打顶留叶不是简单‘掐个头’,而是要综合考虑烟株长势、土壤肥力和市场需求,科学确定留叶数……”七月,在建始县花坪镇举办的白肋烟职业烟农培训班上,技术人员讲得认真,烟农听得仔细。
此次培训创新采用“理论课堂+田间课堂”双轨模式,邀请工业公司、省州级专家系统讲解关键技术,也组织本地“土专家”分享实战经验。课程内容紧盯烟农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大田管理?怎么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灾害来了如何应对?专家们用通俗的语言、真实的案例,把技术讲透、讲活,真正给到烟农助力。
“七月参加培训才知道,种烟不能光凭老经验,要讲科学。”参训烟农李道聪说,“特别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观点,让我改变了见病才治的老观念。”
今年以来,类似培训已在多个乡镇开展,累计培训烟农超过500人次。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烟农正在快速成长,为建始烟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烤房“问诊”:高温守护烟叶品质
进入八月,烟叶陆续进入采收烘烤阶段。烘烤是决定烟叶品质的最后一道关,技术性强、环节多,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烟农的“钱袋子”。
天刚蒙蒙亮,各乡镇烟站的技术员就已经出现在烟田,指导烟农适时采收。“下部叶要在叶片褪绿、主脉发白时采;中部叶要等叶色以黄为主、主脉变白发亮再采。”在龙坪乡姜家坪村,技术员杨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成熟度判断标准。
针对部分烟农习惯凭经验采收的情况,技术队还通过现场教学、视频讲解等方式,帮助大家掌握关键技术,确保“采得好、烤得香”。
烤房是烟叶的“炼金房”,也是技术人员八月、九月的主战场。室外高温难耐,烤房内温度更是超过40℃,但技术人员依旧日日坚守,逐户检查加热设备、通风系统、温湿度仪,手把手指导烟农清理烤房、校准仪表、规范装烟。
“近期昼夜温差大,变黄期要稳温保湿,干筋期温度不能超过68℃……”在茅田乡把戏坨村烤房群,调制师傅向泽弟浑身湿透,仍专注地查看烤房状态,耐心向烟农交代技术细节。从清晨到日暮,从田间到烤房,技术员们用专业和汗水,守护着每一片烟叶的价值。
截至目前,建始县已完成中下部烟叶烘烤2.23万亩,上部烟叶采收烘烤正有序推进。炎炎夏日里,一道道身影穿梭于烟田与烤房之间,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传播者,更是烟农信赖的“贴心人”。?
从大田管理、技术培训到采收烘烤,建始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精准到位的技术指导、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全程跟进的烘烤服务,切实为烟农解决生产难题,提升烟叶质量,助力稳产增收。接下来,建始县局(营销部)将继续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在烟叶收购等环节做好保障工作,推动烟叶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文涛 卢瑞琳)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