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0日电 (杜佳琦)9月19日,2025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全球首个深度推理+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4.0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发布,28家企业现场签约成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国产大模型产业化进程。
紫东太初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自2021年首次问世后,已经历4次迭代。紫东太初4.0版本完成了从“纯文本思考”“简单操作带图思考”到“细粒度多模态语义思考”的跃迁,迈向通用多模态推理新阶段。
“细粒度多模态语义思考”是指大模型能像人一样主动深度思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解释,团队为紫东太初4.0引入了类人的交叉注意力机制,使其能够自主进行关注、放大、旋转和定位等来理解世界,实现“边看、边识、边思”。
例如,在音频理解中,用户对紫东太初说“我想挂一个呼吸科的号”,它能自动操作APP并根据症状选择门诊;在视频理解中,它能对180分钟的长视频进行片段精准定位和内容总结。此外,还能在真实场景中通过汽车、机器人等“动手操作”,比如帮司机关天窗、辅助医生做诊断等。
此次迭代后,紫东太初4.0在带图思考、多模态复杂推理和工具调用方面已全面超过GPT5,训练效率和推理性能显著提升。以紫东太初与华工科技合作的高精度激光焊接技术为例,相比3.0版本,4.0可实时调整参数、监控质量,推理速度可提升15%左右。
会上,“紫东太初云”平台发布。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家俊介绍,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多模态大模型原生协同云,也是首个全栈国产化万卡智算云,将面向企业提供从算力支撑、大模型训练、应用开发的全链路服务,在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湖北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标杆案例。
现场,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武汉市气象台合作成立“AI+气象”创新工作室,并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共建“职业教育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共28家企业签约成为“紫东太初”生态合作伙伴,覆盖算力芯片、具身智能、数据智能及行业应用等多方面。
今年3月,紫东太初大模型全国运营总部正式落户光谷。目前,紫东太初已与华工科技、九州通等千余家企业合作,在数十个行业孵化出60个创新应用,武汉紫东太初2025年有望实现亿元营收。
光谷聚集738家人工智能企业,占武汉市总量55.7%,在建垂直行业模型近20个,“金山政务办公”“任度”“BooksGPT”“科研加”“智策”等5个模型获国家网信办备案。以“光芯屏端网”为基,光谷正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第四极”进发。(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