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八旬“绝壁天河”守护者 半生坚守传红色薪火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9月25日 11:03
2025年09月25日 11:0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5日电(焦国斌 谭元敏)在鄂西群峰的绝壁之上,一条28公里长的水渠如银链蜿蜒,这是20世纪60年代巴东县4万群众耗时11年、一锤一钎凿出的“生命渠”。81岁的谭祖顺,从这条渠的建设者,到守护者,再到精神传承者,用半生时光,成了“绝壁天河”最动人的注脚。

  1967年,23岁的谭祖顺加入修渠队伍,编入双社连队爆破组,承担最危险的打炮眼任务。他曾亲历生死时刻:在悬崖上作业时,三根安全绳扭成一团,主绳卡死,而炮已点燃。危急关头,上方人员合力拉绳,才让他在炮响前脱险。

  这样的艰险,是当年修渠人的日常。历经11年,宽2米、深1.5米的“绝壁天河”终建成,超100万立方米岩石被开凿,10余名民工长眠于此。1978年渠水贯通,从巴东县清太坪镇延伸至宜昌市长阳县,至今仍滋养着沿线村寨的灌溉、饮水与发电。

  工程结束后,谭祖顺先当起6年水渠管护员,脚步踏遍28公里渠岸,哪里有裂缝、哪里易堵塞,他都了然于心。后来,他主动做起义务讲解员,这一干便是十年。

  如今的他,头发斑白、身形清瘦,每次讲解都身着素白衬衫、头戴草帽,挎着磨得发亮的棕色挎包,脚穿洗得发白的藏青布鞋——这是他的“标配”。

  他平均每天上渠2次,往返6个多小时,至今已为6万余人讲述修渠故事。“想让后辈知道,前辈没先进工具,凭双手建起这工程。”谈及初心,老人眼中满是坚定。

  这份坚守的背后,是家人的全力支持。谭祖顺与妻子种着七八亩地、养五六头猪,还办了农家乐,农活繁重却从不含糊。可只要有游客来,妻子总会催他:“快点去讲解!”正是这份理解,让他能毫无牵挂地投身“绝壁天河”的守护。

  多年来,谭祖顺获评“最美清太人”“巴东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更用行动感染着无数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循着“绝壁天河”而来,围在他身边听修渠往事,红色记忆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从建设者到传承者,他用一生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是‘绝壁天河’精神最好的写照。”清太坪镇党委副书记袁莉说。

  如今,谭祖顺儿孙满堂,却依旧闲不住。“只要身体允许,我就继续讲下去,把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传下去。”老人的话语朴实,却如“绝壁天河”的流水般,绵长而有力量,让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