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巴东的层层梯田间,一场围绕“金叶子”的“采烤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种烟方式,为巴东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
“以前上部烟叶又厚又黑,卖不上价,现在带上茎秆一起采、一起烤,烤出来的叶子油润金黄,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巴东县茶店子镇的烟农许国停指着刚出炉的烟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眼下,正是上部烟叶采烤的关键时期。在巴东县的万亩烟田里,烟农们改变以往只采叶片的方式,将上部烟叶连同茎秆一起采下,编竿后送入烤房。这项被称为“带茎采烤”的新技术,正在让曾经“鸡肋”的上部烟叶焕发新生。
技术赋能,破解上部烟叶烘烤难题
巴东县是鄂西优质烟叶产区,但长期以来,上部烟叶利用率低、烟碱含量偏高、工业认可度不高,成为制约烟农增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上部烟叶光照充足,干物质积累丰富,其实品质潜力很好,河南中烟的‘天叶’系列原料就是使用的高品质上部烟叶,但在传统采摘方式下,容易烤青、烤杂,淀粉含量高,可用性低。”巴东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农艺师冯繁文解释道。
为解决这一难题,巴东县局(营销部)近年来大力示范推广上部烟叶带茎采烤技术。该技术通过上部叶4—6片一次性适熟采收,保持烟叶与茎秆的连接,延缓采收后烟叶的生理衰亡进程,促进大分子物质的充分转化。
“简单说,就是让烟叶在烤房里‘活’得更久一点,把烟叶中大分子物质更多地转化成糖分,让油分更足,色泽更好。”技术负责人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其中的科学原理。
科学烘烤,提升烟叶品质价值
带茎采烤不仅是采摘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从田间到烤房的全面技术革新。
“每竿编烟数量要减少20%,保持间距,让热风通畅循环。”在西坪村的标准化烤房群,技术人员正在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慢速升温定色,适当延长干筋期烘烤时间,保证主脉充分干燥。”
一位烟农拿起刚出炉的烟叶展示道,“这样的烟叶,每公斤能多卖2—3元钱。”
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带茎采烤技术的推广,不仅提升了烟叶品质,更直接鼓起了烟农的钱袋子。“我家种了60多亩烟叶,去年开始采用带茎采烤技术,上部烟叶质量明显提升,亩均增收近500元。”茶店子镇烟农税明银算起了经济账,“加上中下部叶,去年总收入又有了新突破。”
在巴东,像税明银这样因新技术受益的烟农越来越多。据统计,2024年全县推广带茎采烤面积近4万亩,新增产值超过1500万元。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巴东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显著提高,成为多家工业企业高端卷烟配方的重要原料,“清江源”烟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人才培育,夯实发展根基
技术推广,人才是关键。巴东县局(营销部)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培养,组建了由技术专家、烘烤能手、烟农代表构成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我们定期组织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确保每位烟农都能掌握技术要点。”巴东县局(营销部)分管烟叶领导介绍,“同时培养了多名农民技术能手,成为带不走的乡土专家。”
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巴东县局(营销部)还推出了“烟技员入户指导+州县两级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的服务模式,技术人员随时在线解答烟农问题,提供实时指导。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确保了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也让带茎采烤技术在巴东迅速落地生根。
从质疑到接受,从尝试到推广,带茎采烤技术在巴东的推广历程,是一次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时至烘烤尾期,烟农们忙着将烤好的烟叶出炕,分类捆扎,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些曾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上部烟叶,如今真正变成了致富的“黄金叶”。(朱方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