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0日电(黄旖旎)金秋时节,兴山县黄粮镇连片香稻迎来丰收。稻田遍野金黄,稻穗飘香,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黄粮镇的香稻种植基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割稻、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现在收稻子省时省力、又快又好!”65岁的合作社种植户马仕贵抓起一把刚收割的稻谷,难掩激动之情。他所在的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50亩黄粮香米。
马仕贵介绍,以往依靠人工收割,雇三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收割2亩地,每亩人工费高达500元,收割后还需晾晒半个月。如今采用机械化收割,一台机器日作业量可达50亩,效率提升10倍之多,每亩费用仅需120元,“我这150亩地直接节省了57000元成本!”
黄粮香米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这基地是‘天生的种稻好地方’!”湖北四月青公司负责水稻产业的总经理牛启堂介绍,该地区特有的“青岗泥”耕作层厚达30厘米,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加之“冷浸田”的生态环境和高山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水稻灌浆期延长,稻米品质更加优良。其生长环境均符合NY-T419绿色大米执行标准,确保了稻米的食用安全。
牛启堂表示,公司始终坚持有机种植,不使用农药和化肥。“4月中下旬开始育苗,5月采用机械轮作插秧,施用自种绿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选用抗病、抗倒、抗旱的本地品种,通过轮作、配方施肥等措施减少害虫滋生,同时采用人工拔草、悬挂黄板诱虫、开灭蚊灯杀虫等物理防治方法,并在田埂种植树木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有效控制了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
收割后的稻谷还要经过精细加工才能上市。在四月青公司的加工车间,稻谷先经过晾晒烘干,再经过清理、砻谷、谷糙分离、碾米、初分级、色选、抛光、分级等多道工序,最后采用安全环保的塑料袋包装,并贴上醒目的“绿色食品”标志。“我们的香米不仅品质优良,还获得了权威认证。”牛启堂说,目前产品已销往武汉、大连、郑州、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如今,黄粮镇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分散农户资源,将小田块连片打造成规模化种植基地。2025年全镇香稻种植面积已扩大至1600多亩,香稻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香稻的丰收不仅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