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1日电(谢小青)10月10日晚,宜昌市夷陵文化中心广场灯火璀璨,一千余名演员在夜风中翩翩起舞,他们身后是夷陵的万家灯火,眼前是流淌千年的长江水——这一刻,整座城市都成了舞台。
这场突破传统的盛会首次将舞台从封闭的体育馆搬至开放的城市空间,实现从“场馆演艺”到“城市展演”的质变。
笔者现场看到,舞台搭建巧妙融入夷陵文化中心的仿古建筑群,借助水景特效与灯光艺术,勾勒出夷陵古城墙若隐若现的视觉意象,意图带着观众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我们要把传统的入场仪式创新为‘入城仪式’,让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陈高云介绍。
当运动员代表昂首步入这座城市的“会客厅”,眼前是朝阳公园的葱郁草地,身后是今年新建的夷陵平湖小学,他们走进的不是一个比赛场地,而是一座城市鲜活的生活现场。这种独特的入场体验,与随后上演的节目《潮引八方》形成奇妙呼应,生动诠释了夷陵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对开幕式总导演李毓川而言,走出室内的限制,让舞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张力。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表演,更是一种沉浸式的城市体验。”李毓川介绍,演出打破传统舞台限制,将表演空间从地面延伸至空中,届时无人机和烟花等表演将不再是独立的演出,而是与节目进行融合,构建出立体多维的视觉画卷。
“观众和演员最近的距离只有12米。”李毓川用手比画着,难掩兴奋。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被拉近,演员的一颦一笑将被观众尽收眼底,表演感染力更强,甚至每名观众都是参演者。
笔者坐在观众席观看体验,但见眼前舞者衣袂飘飘,仿佛一勾手,就能将人带入节目的奇幻世界,与吉祥物“橘嘟嘟”一起穿越至楚国,从“文明之水”到“生态之水”“活力之水”“跨越之水”,最终抵达“新时代之水”,来一场奇幻旅程。
对开幕式总撰稿人梁文静来说,这样的表现形式需要更加精巧的节目设计。
“这么近的观看距离,如果一个节目结束演员匆忙下台,或者有生硬的串词报幕是非常出戏的。”梁文静拿着节目单告诉笔者,“我们用戏剧串联整场节目,节目和节目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整个开幕式更加完整。”
除了戏剧串联,梁文静还以吉祥物“橘嘟嘟”作为戏剧线索,串联起宜昌的历史脉络。“通过这个亲切可爱的形象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打破了传统宏大叙事的疏离感,让历史变得可亲可感。”
当演员在实景场景中起舞,当历史在现代科技中复活,观众感受到的是夷陵这片土地的生命脉搏和文化自信。而体育盛会不再只是力量的竞技场,更成为文化的传递者和情感的共鸣箱。
对于夷陵区来说,宜昌市七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激活城市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自3月开赛以来,夷陵区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启动了“承办宜昌七运会、呈现夷陵这样美”系列活动,推动“为一场比赛,赴一座城”成为旅游新常态。
据统计,今年1月—8月,夷陵区共接待游客2670万人次,同比增长22.57%。
夜幕下的夷陵文化中心灯火辉煌,与城市夜景交相辉映,朝阳公园里孩童嬉戏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场行进式的开幕式,打破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界限,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界限。当运动员从“入场”迈向“入城”,当观众从“观看”变为“体验”,体育赛事不再只是竞技比拼,而是成为一座城市与每个人真诚对话的开始。(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