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在手机另一头吐槽游玩的景区“排队2小时,体验10分钟”时,宜昌人张海青正悠闲地坐在远安太平顶星空帐篷旁仰望繁星。“这里海拔1300多米,离天空很近,星空非常美丽。”
遥远的地方总有一种诱惑,令人心驰神往。其实,旅游不必局限于远方,身边就藏着无数未被充分发掘的精彩。在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当热门景区在人潮风暴中承受压力时,鄂西小城远安却以“自然+文化+休闲”的定位悄然登场。据统计,假期8天时间,全县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1.76%,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幅达到24.6%。精准承接了游客对深度体验与心理松弛的双重渴求,成为假日旅游的县域新名片。
“带娃体验一下真正的秋天和丰收,是非常难得且开心的一天。”10月3日,王吉安带着家人从宜昌出发,开车1个多小时到远安三峡水乡参加丰收节·稻田亲子运动会,摸鱼、玉米脱粒、扁担接力、拔河……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没想到奖品竟然是一只活鸭,简直太惊喜了!”参加完摸鱼游戏的武汉游客朱林直言,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玩”的地方。
国庆期间,远安各景区准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三峡水乡通过卡通NPC游园、农耕体验、套大鹅等趣味游戏,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丰收喜悦。旭旦茶、龙凤酒、柑橘……农夫市集更是让远安味道人气爆棚。三峡龙隐谷用七彩祥云烟花秀将节日的夜晚点亮。在回龙湾静候水鸟掠过水面,乘游船看水面倒映的蓝天白云。夜晚还可放花灯祈愿,将美好祝愿随波寄远,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莲船表演也在此上演,演员们载歌载舞,将民俗风情融入山水画卷。丹霞仙谷则打造“仙侠奇缘记”场景,在国潮打卡与非遗展演中感受远安的独特魅力。
从扎堆热门景区,到探索身边小众旅游地,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越来越多的人拒绝打卡喧嚣,而是沉浸于短途游,在远安的慢节奏中寻求松弛感。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依托本土,创造沉浸,将活动扎根于远安本地的农耕文化和物产特色之中。”三峡水乡景区营销经理李晓雄说,远安是农业大县,运动会活动场地都是真实的稻田。“这种原生态的农耕环境无法复制,带给游客的感官刺激和记忆点是独一无二的。让游客重温乡土记忆,成为一堂生动、没有围墙的农耕文化课。”
国庆期间远安旅游的崛起,呼应了全国县域旅游的爆发趋势。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年“十一”假期旅游热点及趋势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游客“反向”涌入县域小城,超八成18-34岁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发掘小众目的地,寻求高性价比和差异化体验。
远安恰好抓住了这波流量——跳出传统观光框架,依托山水林田生态底色,将丹霞地貌徒步、嫘祖文化研学等场景转化为沉浸式IP,让小而美的生态禀赋蜕变为精而活的文旅资产。其中,龙仰书院作为今年新投产文旅项目,深耕本土的文旅融合创新产品惊艳亮相,单日接待游客突破5000人次。
“孩子体验了做蚕丝扇的项目,亲眼看到洁白的蚕茧,摸了摸真正的丝线,那种从一枚小茧到华丽丝绸的神奇过程,一下子就变得具体了。这比在书本上读10遍印象都深!”游客张丽莉带着孩子在龙仰书院待了一上午,体验了各种非遗项目。“不仅仅是‘看’了表演,更是‘玩’了古人的游戏,‘听’了先人的故事,‘闻’到了历史的香气。这种沉浸式的、能让孩子参与进来的文化之旅,正是我们最想要的。”张丽莉说。
而在了解嫘祖故事和桑蚕技艺后,大学生袁梓华更是一路感叹历史沉淀下的民间智慧。“我就是从社交媒体上刷到了这里的风景,想着假期就过来了,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是很不错的体验。”在袁梓华看来,远安没有摩肩接踵,只有山风和虫鸣,这正是假期的意义。
农旅深度融合,带来了1+1>2的效应。丰富的旅游业态产品,让游客在远安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太平顶是远安县最高峰,海拔1325米,素有“百井仙山”之称。相比很多热门景点来说,这里是典型的小众旅行地。但这个国庆假期,这里的热度却逐步攀升。
“这几天活很多,都要加班才能干完。”百井村村民陈静在太平顶度假小镇餐厅做洗碗工,平时下午5点半就准时下班了,国庆假期小镇游客增多,她的下班时间每天也推迟了一个多小时。“国庆这几天一天能得到100元的收入。”对于陈静来说,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为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而在远安桃花岭双泉酒店,更是达到了国庆前6天基本满房的记录。“外地游客占60%,家庭出游居多。”远安桃花岭双泉酒店运营总监宋伟昌介绍,游客大多来自武汉、荆州、荆门、襄阳,也有部分省外客人。
从桑田阡陌到旅游热门地,远安写下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答案。游客追求差异化体验,远安则以文化内核延展+多业态融合的匠心,不断点亮消费新场景、创造消费新体验,释放旅游市场可持续的潜力。
也许,真正的旅游名片,不在于喧嚣的顶流,而在于让每一处山水都成为心灵的归处。(来源:白龙岗纪事)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