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体育
李四光精神何以成当代青年科研路的“灯塔”?
中新网湖北
2025年10月27日 13:45
2025年10月27日 13:4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7日电 题:李四光精神何以成当代青年科研路的“灯塔”?

  记者 武一力

  今年是李四光诞辰136周年。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秘书长戴光忠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位中国卓越的战略科学家和地质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科学遗产,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爱国精神,至今仍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树立榜样。

  戴光忠介绍,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将力学原理引入地质构造研究,提出了“构造体系”思想,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地质理论体系。

  1913年至191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系统学习了西方地质学理论,但并未简单照搬,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与中国传统科学思维相结合。

  在理论建构上,他将西方力学原理与中国传统“系统观”相结合,创立了地质力学。他提出的“山字型构造”“多字型构造”等理论模型,既吸收了西方实证分析方法,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方式。

  在研究方法上,李四光倡导“读自然书”的理念,强调野外实地考察。1923年至1924年,他带领学生赴长江三峡考察,确定了九个地层层系,命名了“黄陵庙背斜”,为后来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地质依据。这种重视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既符合现代科学精神,又与“格物致知”的传统一脉相承。

  20世纪中叶,“中国贫油论”甚嚣尘上。时任地质部首任部长的李四光组织全国力量开展战略普查勘探,依据其创立的“构造体系”理论,系统论证松辽—华北等区域的石油储藏潜力。1959年大庆油田喷涌的黑色油流,彻底改写中国能源史。此后十年间,中国原油产量从373万吨跃升至1.04亿吨,实现能源安全的历史性跨越。

  戴光忠表示,李四光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高度认可。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同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李四光星”。英国伯明翰大学特别设立了李四光纪念室,中华世纪坛永久陈列着他的塑像。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四光为中国地质事业造就了大批骨干力量。“李四光的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强调实践导向,常带学生野外考察。1924年三峡实习中,他不仅传授知识,更以挺身保护受欺辱中国车夫的实际行动,示范了科学家的民族气节。二是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养方向。”戴光忠说。

  李四光的科学人生为当代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精神资源。1971年临终前,他仍惦记地震预报工作和地热工作。女儿李林院士回忆他常说:“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直到我不能做的时候。”这种淡泊名利、服务人民的品格,对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戴光忠认为,李四光用一生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以开创性研究塑造中国地质学的国际地位,以战略眼光指导石油等资源勘探,以融贯中西的智慧构建理论体系,以诲人不倦的态度培养人才,更以崇高的人格树立精神标杆。在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李四光“科学报国”的理想与“人文情怀”的滋养,恰如灯塔般指引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前行的方向。(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