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8日电 (郑婷 郭泰辰 王通)一场承载千年非遗底蕴的黔东南民族文化展演,27日亮相武汉纺织大学第三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黔东南民族文化浓郁,分布着300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81%的少数民族人口能歌善舞,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歌舞代代相传,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全民歌舞团”。这里还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镇远古城等承载着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悠远历史,5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银饰、刺绣、蜡染等特色物产巧夺天工,编织出多彩的文化世界。
此次文化展演由武汉纺织大学联合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举行,通过服装实物展示、动态走秀与民族舞蹈联动,直观呈现了银饰锻造、刺绣、蜡染等非遗工艺与生态面料、绿色设计的创新融合,让参会者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环保基因与时尚潜力。
活动现场,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国祥,作黔东南文化旅游实践分享,推介了赛事节庆欢乐游、康养休闲度假游、苗乡侗寨研学游等黔东南非遗时尚资源和文旅精品线路。黔东南州歌舞团的演员们表演了侗族大歌《布谷催春》、侗族琵琶弹唱《山山岭岭好风光》、苗族舞蹈《反排木鼓舞》、民族服装秀等特色节目;武汉纺织大学的学生们,则带来了黔东南民族服装走秀。
据介绍,活动搭建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既让全球时尚从业者、学者深入了解黔东南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与可持续价值,也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行业专家搭建了对话平台,促进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化经验共享。同时,展演以艺术化表达传播绿色时尚理念,推动可持续时尚从概念走向具象实践。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武汉纺织大学、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以及与会各相关单位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深化与全球时尚行业、学术机构的合作,推动非遗工艺与可持续设计的系统性研发;另一方面,把展演中的优秀文化与合作资源转化为实际项目,打造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可持续时尚产品。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更多国际展会、线上传播等形式,让民族服装文化成为全球可持续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由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以“融合·共创:科技与文化助力时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于10月26日至29日在武汉纺织大学举办,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一带一路”专题论坛、黔东南民族文化展演、可持续设计作品展等内容,旨在通过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双重驱动,推动时尚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全球化转型。国内外非遗、纺织服装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师生近500人参加此次活动。(完)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