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9日电(程思 文雅)秋阳和煦,桂子飘香。10月28日上午,湖北通山县城市福利院内暖意流淌、笑语盈盈,一场融合敬老深情与文明新风的温情盛宴正热烈举行。台下,百余名老人与前来探望的亲属手持小红旗,随着节拍轻轻挥舞,汇成一片温暖的红色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整场演出扎根通山本土文化,9个融合小品、独唱、快板、京剧等形式的精编节目轮番登场,乡音乡情萦绕其间。湖北大鼓《中国好人徐桂梅》以质朴方言,将桂梅老人三十余年如一日免费送茶的善行娓娓道来,不少老人听得入迷;舞蹈《九九重阳酿酒忙》伴随土家族乐曲翩然起舞,演员们再现秋收时节酿酒的欢愉场景,仿佛将丰收的醇香洒满院区;快板《五个媳妇孝婆婆》以反串形式登场,五位表演者彩衣翩跹,俏皮演绎“争孝”画面,引得满场笑声不断,也将孝亲敬老的理念悄然送入人心。
“我们把文明新风的内容改编成节目,送到大家眼前,老人们看得乐呵,我们心里更高兴!”今年68岁的李德彰老人精神矍铄。退休后,他带着多年文旅工作经验加入县老年大学爱心志愿者协会,与数十名银发志愿者一道,用精彩表演为老人生活送去活力与温情。
台上的精彩,点亮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台下的守护,才是幸福晚年最坚实的底色。观众席中,陈全强老人正和女儿陈秋冬并肩而坐,父女俩不时低声交谈,脸上洋溢着笑容。
“你住在这里,我也算是放心了。”陈秋冬望着父亲,欣慰地说。作为独生女,陈秋冬在县城某工业园工作,昼夜颠倒的班次让她无暇分身。自母亲去世后,为让患有中风的父亲得到专业照护,她将父亲从老家接到通山县城市福利院。5年来,每周一次的探望,成了父女俩最期盼的温馨时刻。
这座让陈秋冬父亲安心托付的福利院,不仅是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项目,也是全县唯一一所四星级福利院。院内设有300张床位,专业的 B超室、心电图室、中医科等服务科室,以及93名工作人员,共同为长者健康保驾护航;而放映厅、活动室、老年大舞台则日日充满欢声笑语,承载着老人们的闲暇时光。
目前入住的276位老人大多年过七旬,其中不少来自全县各乡镇,因失能或缺乏亲人照料在此安家。这里的护理人员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依靠,福利院也成为他们晚年归宿。
近年来,通山县将养老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系统推进。投入近6000万元建成城市福利院医养中心和民福医院,实行“公建民营、服务外包”运营模式,将城市福利院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养老行业的标杆。今年,聚焦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该县投入670万元实施“四有”改造提升,启动“3个1”温情服务,大幅提升机构服务水平;同时,足额预算公办养老机构经费,实行福利院食品集中采购,督促养老机构将老人伙食标准提高至每月600元,由专业营养师为老人配餐,确保每位老人吃得舒心、吃得放心。通山县正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全县近7.9万名老年朋友的幸福现实。(完)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