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2日电 (张勇)从派出所工作的家长里短到刑侦工作的蛛丝马迹,从初涉刑事技术的忐忑不安到成为破案“导航仪”的笃定从容,竹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民警柯铭扎根公安一线26年,用专业、坚守与热爱,在无声的物证世界里,为正义发声,为百姓护航。
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把责任刻进每起案件
1998年,刚从警校毕业的柯铭穿上警服,被分配到竹溪县公安局水坪派出所。处理邻里纠纷、应对突发警情的日常,让他渐渐读懂了“人民警察”四个字的重量。2004年,因认真负责、勤于钻研,成绩突出的柯铭被调入县局刑侦大队从事刑事技术工作,面对冰冷的仪器和复杂的程序,柯铭心里也曾打过鼓。
但当他第一次通过模糊指纹锁定犯罪嫌疑人破获积案,第一次凭借微量物证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证据时,柯铭被深深震撼。他明白,刑事技术虽在幕后,却是侦查破案的“导航仪”、司法公正的“基石”。从那时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心中扎根。
为守住这份初心,柯铭始终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刑事技术更新快,他就积极参加省市培训班,像海绵一样汲取新知识;工作之余,他养成“复盘”习惯,每一次勘查后都梳理得失,琢磨优化方法。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柯铭还带领团队共同进步。2023年,他带队参加全市刑事技术职业技能大赛,白天工作、晚上周末集中训练,最终斩获团体二等奖,他个人也夺得现场勘查个人第一名。此前,2019年他们还曾拿下全市首届“现场勘查大比武”第一名。
于细微处寻真相,用专业护百姓安宁
在柯铭看来,刑事技术工作就是“工匠活”,需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现场勘查时,他总要在杂乱甚至被破坏的环境中,寻找那些转瞬即逝的蛛丝马迹。
2023年,辖区连续发生多起攀爬入室盗窃案,犯罪分子行动狡猾,现场有价值痕迹极少,居民安全感下降。面对压力,柯铭和同事们没有退缩。白天,他们借着自然光一寸寸搜索现场;晚上,就举着灯源进行地毯式排查。最终,在一个现场窗户隐蔽的边框上,他们通过特殊光源发现并提取到一小段特殊纤维。正是这枚“微量物证”,直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不仅快速破获该案,还带破系列入室盗窃案9起,为群众追回被盗财物价值4万余元。
看着群众领回失物时的笑容,柯铭觉得所有的熬夜加班、腰酸背痛都值得。“我们的价值,就是用专业和坚守,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和安全感。”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既当破案“利器”,也做团圆“桥梁”
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惩恶扬善,也在于传递温暖。自2021年“团圆行动”开展以来,他和同事们投入大量精力,利用现代科技梳理排查失踪被拐儿童线索,帮助破碎家庭重圆。
今年3月,一对老夫妻把寻找失散36年小女儿的心愿告诉了柯铭:“当时生活困难,只能将其送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她一面”。为帮老两口圆梦,柯铭采集了二人血液样本,一边进行数据比对,一边根据老两口提供的模糊信息向多地警方发出协作请求。历时近4个月,好消息传来,成功比中河北保定石女士。8月3日,石女士在丈夫的陪伴下回到了家乡,一家人喜极而泣的瞬间,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那一刻,他深感技术不仅能惩恶扬善,更能圆梦暖心。
今年以来,柯铭已帮助3个家庭实现团圆,“团圆行动”以来,他已帮助14个家庭重新团聚。2024年,柯铭荣获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这份荣誉,是对他26年坚守的最好肯定。(完)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