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地下藏“卧龙” 碧水润宜昌:解码长江大保护的治水匠心
长江环保集团
2025年11月14日 17:15
2025年11月14日 17:15 来源:长江环保集团
分享到: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三峡门户”宜昌,勾勒出山环水绕、城景交融的壮丽画卷。清晨的江面薄雾如纱,朝阳初升,货轮的汽笛声划破宁静。沿江大道上,市民晨练散步,享受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意景致。

宜昌主城区长江岸线。

  在这幅人水和谐的美好图景之下,一场守护长江水生态健康的“隐形战役”已悄然持续多年。宜昌主城区依偎在丘陵怀抱中,地下纵横交错的暗涵与溪沟,如“毛细血管”汇入长江,既承载雨洪调蓄功能,也难免裹挟初期污染物。为应对污染,宜昌市沿江设置截污墙,但暴雨时山洪裹挟沉积污染物,以远超设计处理能力的流量冲入长江,形成“黑龙入江”之痛。

  改变,势在必行。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三峡集团携手宜昌市启动主城区污水厂网、生态水网共建项目,其中的关键工程,是被誉为“卧龙”的江北收集调蓄系统沿江截污干管工程——一条地下“巨龙”,从葛洲坝枢纽码头蜿蜒至大公桥调蓄池,全长5.9公里,旨在彻底锁住“黑龙”,守护长江安澜。

  地下“卧龙”的使命——从“黑龙”入江到清污分流

  这套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从被动拦截转向主动调控。原有截污墙的截污能力有限,暴雨时如同“消防水龙头灌量杯”,混合污水直接溢流长江。而新建的江北收集调蓄系统,将截污能力提升至原来的4倍,成为地下水库与高速通道,能在暴雨初期迅速收集携带污染物的“头几场雨水”。

工程子项——宜昌大公桥调蓄池。

  系统通过精准分流实现高效治理:相对清洁的雨水经简单处理直排长江;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则导入截污干管,暂存于调蓄池。待雨势减弱,污水再有序输送至处理厂深度净化。“调蓄概念改变了以往模式,显著降低污染物沉积时间,从源头斩断‘黑龙’”,宜昌水管家公司总经理任新楷表示。

  潜行之艰——与未知地层的较量

  理想蓝图绘就,实施之路却布满荆棘。要将直径数米、重达数十吨的钢筋混凝土管道精准埋设于宜昌主城区沿江地下深处,必须采用对地面干扰较小的顶管施工工艺。在地下十几米甚至更深的黑暗中,重型盾构机头如同钢铁穿山甲,依靠后方巨大的顶推力将一节节管节缓缓向前推进。但在地表之下,等待施工人员的是一个极其复杂、充满未知的“地下迷宫”。

果园一路地下顶管施工场景。

  宜昌沿江地带地质条件“五花八门”,既有历史上江滩回填的松散砂石、建筑垃圾,也有原始地貌留下的坚硬岩层、深切的冲沟。更麻烦的是,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在地下留下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

  管班组长老王回忆起施工经历时形容,“最怕听到前面传来异响。先是‘嘎吱嘎吱’的摩擦声,然后机器扭矩异常升高,仪表盘数字疯狂跳动,最后‘哐当’一声,机头被卡死不动。那一刻,整个隧道里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处置卡死的机头比正常顶进难上十倍不止,就像在结构不稳定的豆腐块儿里小心翼翼地把深深扎入的钢针拔出来,还不能让豆腐塌了。工程人员必须采取一系列“非常规保护措施”,在卡机点周围进行精细化地质勘探,通过地面或隧道内钻孔进行高压水泥灌浆,对松散填土层、破碎岩体进行加固,形成临时“结石”区域。有时甚至需要在隧道内搭建临时钢结构支撑,确保万无一失。

  这些突如其来的地质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复杂处置流程,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雄关”,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工期被拉长。

  城市脉动中的施工“协奏曲”

  这种艰难不仅来自地下,也来自地上。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著名旅游城市,沿江区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核心窗口。这里不仅有车水马龙的主干道、繁华的商业区,还有供市民休憩的公园绿地、承载历史的文物景点以及每年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旅游活动。

  施工打围如同在城市最敏感的“主动脉”旁边做手术。每一次打围范围的调整、施工时间的安排,都需要与交通、城管、园林、文旅等多个部门反复沟通协调。

深夜抢修。

  这种频繁的暂停、停止施工打乱了正常施工节奏,使得本就因地质问题而延误的工期雪上加霜。有时刚处理好一个卡机点,准备全力推进,又因地面活动不得不停下来,等再复工时,可能又面临新的地层变化。

  这曲在城市脉动中奏响的施工“协奏曲”,要求建设者们不仅要是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还要是善于沟通的协调专家,更要是心怀群众的奉献者。

  尽管前路艰难,建设者始终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工程稳步前行。在顶管隧道最深、最危险的作业面,监理工程师王耀仿满身泥浆,与工人检查管节接口的密封情况。隧道内闷热潮湿,机器轰鸣,他却笑道:“习惯了!想想我们是在给长江‘治病’,再累也值!”

  去年夏天特大暴雨时,工程人员冒雨巡查数公里施工线,一个个点位检查防水、加固情况。工程部主任杨浩淼说:“虽然浑身湿透,但确认风险可控后,大家眼里有光,那是共同经受考验的坚定。”

  未来,待“卧龙”工程全面贯通,长江宜昌段水质将实现质的提升,城市水环境愈发健康宜居,市民亲水空间更显惬意舒心,一幅水清岸绿、人水相依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卧龙涉江,城区无恙”既是工程建设者们的美好愿景,更是他们以汗水为墨、以智慧为笔、以担当为刃铸就的坚实答卷,于幽暗处点亮长江大保护的希望之光。(来源:长江环保集团 作者:彭业华)


【编辑:】

相关文章